明月照孤营,萧条数声角。
开门天宇高,仰见妖星落。
抚髀一慨慷,龙泉立鸣跃。
【注释】
①从军行:乐府《杂曲歌辞》旧题。其一,第一首。
②孤营:军营中孤独无援。
③萧条:荒凉、冷落。
④角:古代军中用来报时的乐器,也指号角声。
⑤开门:形容天刚亮时景象。
⑥天宇:天空。
⑦龙泉:宝剑名。传说龙泉剑锋利无比。
⑧抚髀:抚摸着髀(大腿)而叹息。表示有志未展。
【赏析】
此诗为《从军行》之一,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一首边塞诗。
“明月照孤营,萧条数声角。”前两句描写了边关将士们在月光下寂寞凄凉的情景。“明月”照在“孤营”之上,显得分外凄凉;又传来几声凄凉的号角声,增添了几分悲凉。“孤营”,点明这是一支驻扎在边疆的部队;“数声”,说明不是很多,而是很少,突出边关环境的艰苦;“明月”“角声”相映成趣,更显出戍楼之寂寥和将士们之苦闷。“孤营”两字,渲染出边地荒凉、人烟稀少的意境,烘托出戍守者孤独寂寞的心情,同时也暗示出征将士处境的危险和艰险。
“开门见天涯,仰见流星落。”“开门”二字,既写出了将士们望眼欲穿盼望亲人归家的迫切心情,同时又表明将士们身在异域,远离家乡,只能凭栏远眺,以排解心中的思乡之情。“开门”,写将士们看到天边流云变幻,星辰闪烁,不禁仰视星空,思念故乡。“流星落”,即流星坠落之意,表达了对故乡的无限思念之情。这里既写出了将士们身在异域,远离家乡的思乡之情,又表现了他们的英勇豪迈,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表现出将士们的大无畏精神和高昂的战斗意志。
“抚髀一慨慷,龙泉立鸣跃。”“抚髀”二字,既形象生动地描绘了战士们因久盼亲人而感到痛苦难熬的情状,又体现了他们内心充满希望和信心。“一慨慷”,慷慨激昂、愤然不平之意,表现了战士们渴望早日战胜敌人,保卫家园的强烈愿望。“龙泉立鸣跃”,用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战士们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战斗情绪。这一句既是对战士们高昂战斗情绪的形象化描写,又是对他们勇往直前的豪迈气概的赞美。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抒情色彩,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