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起闻溪涨,披衣立小轩。
混茫初学海,澒洞欲包原。
光撼山根动,声吹地轴翻。
群童不晓事,喧噪傍沙痕。

溪涨

晓起闻溪涨,披衣立小轩。

译文:清晨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立刻穿上衣服走到小轩前。

注释:溪涨:指早上起床时,听到溪水上涨的声音。披衣:穿好衣服的意思。立:站在。小轩:指小亭子或小屋的一角,供人休息的地方。

赏析:诗人一大早起来,听到溪流的水位上涨了,他立刻穿上衣物,走向自己站立的小轩。这里的“披衣立小轩”描绘了诗人早起后的动作,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敏感和关注。

混茫初学海,澒洞欲包原。

译文:混沌初开,如海之浑;浩渺无际,如原之大。

注释:混茫:模糊不清的样子,这里形容早晨的景色,如初生的大海一样混沌、无边无际。初学海:开始学习海,形容事物刚开始的时候,一切都很新鲜、新奇。澒洞:形容水流盛大、浩渺的样子。包原:包围着原野,形容大自然的壮阔和浩瀚。

赏析:诗人用“混茫”来形容早晨的景色,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新奇和敬畏。他用“初学海”和“包原”来比喻自然的壮阔和深邃,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敬仰。

光撼山根动,声吹地轴翻。

译文:日光晃动着山根,声音震动着大地。

注释:光撼山根:日光照射到山脚下,使得山根颤动。声吹地轴:声音振动着大地,使得地面翻转。

赏析:诗人用“光撼山根动,声吹地轴翻”来描绘大自然的壮丽和力量。日光和声音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它们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大自然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两句诗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壮观和神秘。

群童不晓事,喧噪傍沙痕。

译文:一群儿童不懂事理,吵闹着在沙滩上留下痕迹。

注释:群童:一群小孩。晓事:懂得道理。喧噪:大声喧闹。傍:靠近。沙痕:指小孩们留下的脚印或痕迹。

赏析:诗人用“群童不晓事,喧噪傍沙痕”来描绘孩子们无知的行为和他们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这里的“群童不晓事”表达了作者对孩子们行为的失望和批评,而“喧噪傍沙痕”则描绘了孩子们在自然环境中留下的破坏痕迹。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环境保护和儿童教育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