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润
这首诗是明代文学家杨基所作,描绘了大明殿的壮丽景象和皇家的奢侈生活。下面是逐句解读: 1. 丝竹声传鼓似雷,宝装驼象列三台: - 丝竹声:指的是音乐声,丝是指弦乐器,竹是指管乐器,两者合起来指的是各种乐器的声音。 - 鼓似雷:形容鼓声如雷鸣般响亮。 - 宝装驼象:指的是用珍贵的材料装饰的骆驼和大象,象征着皇家的奢华。 - 列三台:指的是排列在三座台上,暗示着宫殿的规模宏大。 2.
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诗人刘克庄。 下面是对每句诗的逐一解读: 1. 古树呼风作雅音: - 古树:指古老的树木,常用于象征岁月或历史。 - 呼风作雅音:形容树木仿佛能发出悦耳的风声,这里的“呼风”可能象征着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2. 石梁溪渡景沈沈: - 石梁:一种桥梁建筑,通常由石头建成,横跨在溪流之上。 - 景沈沈:形容景色显得深沉或者幽静。 -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
【注释】德清:县名。谯楼:城上的瞭望台。貔貅:猛兽名,此处比喻英勇善战的将士。哀笳:悲凉的号角声,这里指送别的声音。长剑:指诗人手中的剑,也暗喻自己的抱负和理想。阃外:城外,指边疆。分边计:分划边境的计策。借箸筹:指用筷子当武器来筹划战事,这里指用筷子来代替笔来写作战计划。二城:指两个城池,泛指两方。 【赏析】 这首诗作于作者任浙东安抚使期间。当时金兵正猖獗地骚扰江南各地
【注释】 元明:俞大猷的字。东泉:俞大猷的号。鲁公:指俞大猷,他与李东阳、张璁、桂萼同为世宗朝的重臣。叔能:俞大猷的弟弟。王公:王守仁(王文成公),明代儒学大师。王守仁在浙江余姚人称阳明先生,是陆九渊的学生,后成为陆氏学说的传播者,世称陆王学派。御史:指御史大夫。子昭:俞大猷的儿子。郭公:指郭希颜,当时任御史。 赏析: 这是一首酬赠诗,俞大猷应友人之请,于雪中写此诗作答。首联写友人邀饮,诗人应诺
卧病兼旬忤物机,梦游蓬岛欲心飞。 无心缩地忧行役,有意谈天畏是非。 流水点红桃雨霁,长林迸绿笋芽肥。 便须再约坡仙去,为觅还山旧羽衣。 【注释】 ①三月十八日:指作者生日。 ②卧病:因病卧床不起。 ③忤(wǔ)物机:违背自然规律。忤,违背。 ④蓬岛:传说中神仙的居所。 ⑤谈天:谈论天命、时运等玄理。 ⑥流水点红:形容桃花在春雨后显得格外鲜艳,如同被水滴染上红色。 ⑦长林:指高大而茂密的树林。
这首诗是送别诗。首句“百里奉亲官署近”交代了送别的地点和原因。接下来四句都是描写送别之地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对这些景色的感慨。最后两句则是对赵季文的劝勉。 译文: 百里之外,你为奉养双亲而官署近在咫尺。 你的母亲在春天早早地就盼望着你回来。 桃花红得像郎君的马一样鲜艳,杨柳绿得像从事者的衣衫。 苕溪上的渔舟烟雾渺茫,何山的书舍石壁陡峭高耸。 不要像杜牧那样,在寻找芳菲美景时感到晚了
翠雨亭诗 翠树元无雨,空蒙暗湿衣。 林深迷远嶂,风卷杂晴晖。 岚润侵书几,阴凉拂钓矶。 苍云何处密,清晓傍檐飞。 注释: 1. 翠雨亭:位于山林之中的凉亭,供人避暑休息。 2. 翠树: 形容树木的颜色像绿色一样。 3. 元无雨: 表示没有下雨,是说天气很好。 4. 空蒙暗湿衣: 形容天气很潮湿,衣服都被淋湿了。 5. 林深:树林深处。 6. 迷远嶂: 迷失在远处的山峦中。 7. 风卷杂晴晖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词的赏析能力。解答时,先要了解诗歌内容,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和语言表达,最后点明诗歌主旨即可。本诗前两句是诗人在安陵停留的所见,后几句是诗人在安陵所遇。“十四日泊安陵”一句中,“泊”为停船的意思;“安陵”是地名。首联写诗人在驿道上所见,“六百里广川”,说明诗人行程之长,“上皇州”,即皇州驿。颔联写诗人所见,“紫极星辰近”,诗人遥望天象,想象自己正处在天帝身边
题周仲杰古泉 闻说东园好,渐江暗发源。 凿池疏地脉,叠石种云根。 涤研鱼鳞动,烹茶蟹眼温。 欲知隐者乐,何日扣柴门。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东园的宁静和隐逸之趣,展现了诗人对于自然的赞美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细腻地刻画了日常生活的雅致,体现了隐者对生活的品味与享受。结尾则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探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在阅读中感受到自然之美和隐逸之乐
题陈直卿一碧万顷 浩荡具区尾,苍茫不断流。 水光浮四际,云气接三州。 日月双丸吐,江山万古愁。 吟轩未能敞,乡思独登楼。 注释:浩荡:宽广、广大。具区尾:指长江入东海的口子。苍茫:茫茫一片。四际:四面边际。三州:泛指各地。日月双丸吐:比喻太阳和月亮如两个圆球一般从空中升起。吟轩:指诗人的居处。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诗,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首联描写了长江入海的情景;颔联描绘了江水与天空的交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