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性之
诗句如下: 湖石东头太液西,春风宫树半高低。 王孙金弹多如雨,不着黄鹂一个啼。 译文为: 在湖泊之东头的太液池西边, 春风中,宫殿里的树木半高半低。 王孙贵族的金弹如同下雨一般, 却未能打落黄鹂的一只翅膀。 诗句注释: - 湖石东头太液西:“湖石”指的是湖中的石头;“东头”指湖的东部位置;“太液”是古代帝王宫苑中用于蓄水的地方;“西”则表示方向。 - 春风宫树半高低:“春风”是指春天的风
枯木图二首 翠萝牵恨引丝长,黄叶将风战晓霜。莫怨一枝栖未稳,上林春树近昭阳。 注释 - 湖石东头太液西:描述的是一处湖泊旁的石头位置在皇宫的西边。 - 春风宫树半高低:形容宫殿里的树木因春风而摇曳不定,高低错落。 - 王孙金弹多如雨:指宫中贵族挥动金制弹弓的场景如同下雨一般频繁。 - 不著黄鹂一个啼:意味着没有人注意到只有黄鹂在鸣叫。 赏析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丰富的意象
吴山游女:在吴地(今江苏南部一带)游玩的妇女。 十八姑儿:十八九岁的姑娘。姑儿:年轻女子的代称。 浅澹妆:淡雅的妆容。 春衣初试:新做的衣服第一次穿出来试。 柳芽黄:初春时节,柳树的嫩芽已经长出,颜色呈黄色。 三三五五:形容人多而分散。 东风里:东风拂面而来。 去上吴山答愿香:去吴山上还愿时带上了香气。 译文:十八九岁的少女淡雅妆容,春天刚做的衣裙初试,露出黄色的春色。 春风中人来人往
《画梅二首》是宋朝文学家吴则礼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共分为两首,每首都有其独特的意境与描绘梅花的方式。下面将对这两首诗进行逐句释义,并附上必要的注释和赏析: - 诗句解读: 1. 朔风扑面冻云垂:描述的是初冬时节的寒冷景象,朔风呼啸,冻云低垂,给人一种凛冽的感觉。 2. 引鹤冲寒出郭迟:这里用“引鹤冲寒”来比喻诗人自己冒着严寒外出的情景,而“出郭迟”则表达了诗人行动的迟缓和迟疑。 3.
万里无云月正高,翠禽啼断酒初消。 灵均自是非知己,不写芳魂入楚骚。 注释: 万里无云,明亮的月亮高挂在空中;翠鸟的啼鸣声断送在这寂静的时刻,仿佛在提醒人们,此时正是饮酒的最佳时机;屈原(灵均)自命清高,却不被理解,他的内心充满了对世俗的不屑和哀愁,但他并没有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楚辞》中,没有将那份悲伤的灵魂带入到楚国的诗歌之中。 赏析: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曹家达的作品
寒气棱棱雪作晴,看花独自出郊行。 北枝未吐南枝发,笑杀春光也世情。 注释解析: - 《题梅四首》是宋代诗人袁甫所作的一组咏梅诗。这组诗共有四首,分别以“题梅”为题,描绘梅花傲雪绽放的美丽景象。 - “寒气棱棱雪作晴”,描绘了冬日清晨,寒气逼人,雪后初晴的景象,展现了梅花在严寒中依然傲立的姿态。 - “看花独自出郊行”,诗人独自一人来到郊外赏花,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和对自然的热爱。 -
注释:江边的春水在傍晚时分显得有些微茫。我醉倚篷窗,心中思绪绵长。突然听到远处箫声悠扬传来,仿佛从云中飘落,松树枝头的风轻轻吹过,使我微微感到一丝凉意。 赏析:这是一首描绘江南春天景色的诗。首句“一江春水晚微茫”写眼前江水,以朦胧的江景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惆怅。二句“醉倚篷窗客思长”写自己,以“客”自比,抒发了诗人的愁绪。三句“忽听箫韵云外落”写听觉感受,以“箫韵”喻“箫声”
梅 眼中谁识岁寒交,只有梅花伴寂寥。 明月满天天似水,酒醒听彻玉人箫。 注释:眼中有谁能了解我与岁月的交往,只有梅花与我相伴寂寞。明月洒满天空,天像水一般清澈透明,酒醒后能听到玉人的箫声。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孤独寂寞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同时,他也以梅花自比,展现了自己的坚韧和不屈的精神风貌
注释:美人在宴会后,酒意未消,乱发低垂,步摇摇曳。不要让翠绿色的鸟儿啼叫,打断我梦中的春娇,醒来无处寄托。 赏析:这首词是写一位美人宴罢之后醉酒初醒的情景。“美人燕罢酒初消”,点出了人物的身份——宴席上的美人。“凌乱云鬟压步摇”,描绘了美人醉后的样子和服饰。“莫遣翠禽啼梦断,醒来无处托春娇”两句,表达了美人对美好春色的留恋之情,同时也抒发了美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全词以清新淡雅的语言
【注释】扰扰:纷纷。黄尘:指战乱。消得:享受。清昼:晴朗的白天。水:形容词作名词,指清澈的河水。溪:山涧。雨后:雨后的景色。闲:宁静、悠闲。绿阴:指树木葱茏的树荫。清昼深如水:指清早阳光明媚,天气晴朗。饱看:仔细欣赏。 【赏析】诗人在题画诗中描写了一幅幽静的山村风光画面。首句写战乱,次句写山村的清幽,第三句写清早晴好的天气,第四句写欣赏山中美景的心情。 “扰扰黄尘没马鞍,几人消得此中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