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桷
【注释】 上京:京城。崇真馆,即崇真阁,在长安大明宫之西内,为道教宫观之一。支颐:以手托颐(颈),表示深思的样子。万古:指千载以上的时间。契:合、符契。重玄:《老子》称“重玄”,即道体,是道的本原。月窟:月亮的窟穴。天瓢:指天上的酒器,这里泛指酒。主人:指诗人自谓。怜老客:同情长者,不拘礼制。下榻:借宿,投宿。悬:悬挂。 【赏析】 此诗为诗人于唐玄宗开元年间游历京都时所作
【注释】 上京:指长安。杂咏韵:即五律诗,这是作者的自号。再上京:指再度到长安。 高下云中树:形容树木高耸入云,参差不齐。 疏明雪外山:形容山峰在雪中若隐若现,十分清幽。 坡凹茅结屋:指山坡上的茅草屋,形象生动。 岭转水回湾:形容山路曲折,水流回旋,十分美丽。 禁路分驰道:指皇宫中的大道与御道分开,表示皇权尊贵,不可侵犯。 沙场当内闲:指边疆之地,宁静无事,与朝廷繁华之地形成对比。 通明风露冷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峤的《再次上京杂咏韵十首》中的第二首。 紫极中天正,森森接帝青。 雁归传帛信,雉落舞红翎。 宝所金千顷,朱门带万钉。 瀛洲清浅处,高坐纳空冥。 注释: - 紫极中天正:紫色的天空中,最高的星宿(紫微垣)正在正中央。 - 森森接帝青:树木茂盛,与天空相接,如同连接着天空的颜色。 - 雁归传帛信:大雁归来时会传递书信,这里指雁群飞回向皇帝报告消息。 - 雉落舞红翎:雉鸟落下时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上京时所作的杂咏。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天锡清凉国”:天赐清凉的国域。“晴霞绽雪峰”:晴天的霞光照耀着雪峰。“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二句:月亮低垂好像要坠落于山中,白云靠近了好似要登上山峰。“宝鉴颁水彻”,宝鉴(玉镜)颁赐给百姓,使百姓得以照见自己的容颜。“筠笼赐果封”,皇帝赐给百姓水果
【释义】 寄给开元奎律寺的律师二首。 开元古坛,是唐玄宗时为纪念开元年间而建的祭坛,这里指开元寺,即开元律寺。老至,犹言“到了”,意谓到了老年,对佛律更加精严不苟。洗钵,僧尼洗钵盂、碗等器物以净身,喻指戒律严明。鱼游水,指僧人在寺院中游鱼一样自由自在。开门,指僧人从寺院大门出入。鹤入帘,指僧人进香拜佛,有如仙鹤入帘一般庄严祥和。拾薪,拾取柴草作为烧饭之用。供茗具,指僧人烹茶待客。滴露,佛教用语
【注释】 1. 上国:指京城。饶:多,富余。客:指诗人自己。 2. 天凉眼倍青:眼睛因天气转凉而显得更加明亮。 3. 白鱼沙际网:指捕鱼者在沙滩上捕捉到的白鱼,用渔网围住。 4. 黄鼠草间翎:指草丛中黄鼠狼的羽毛。 5. 芍药围红斗:芍药花盛开时,花瓣层层叠叠,像红色的花朵堆成的小山。 6. 摩姑缀玉钉:摩姑是古代一种装饰品,形似簪子,用玉石制成,缀有玉片或宝石,非常精致。 7. 渐知尘骨换
上京杂咏十首 伏日琼林宴,名王总内朝。 帽尖花压翠,衣角锦围貂。 炙熟牛酥芼,醅深马乳浇。 《柘枝》旋舞急,宛转称纤腰。 注释: 伏日:夏季初伏的天气。 琼林:指皇家园林,也代指皇宫。 名王:指贵族和王室成员。 总内朝:聚集在皇宫内。 帽尖:帽子边缘。 花压翠:花朵压在绿色的叶子上。 衣角:衣服的边缘。 锦围貂:用貂皮做成的衣服边。 炙熟牛酥:将牛油烤至熟透。 芼:一种烹调方法
【注释】 1.宝阁凌空涌:宝阁楼高耸入云。 2.金壶:金色的酒器。 3.梵音:佛教经文诵读的声音。 4.朔漠:北方沙漠地区,此处代指西域边地或少数民族地区。 5.法曲:佛教音乐。 6.御榻:皇帝的床榻。 7.宫炉:皇宫中供人焚香的炉子。 8.吾皇:皇上。 9.清净德:纯洁高尚的德行。 10.银管:银色的管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皇帝在京城的生活场景,展现了他的尊贵和威严
诗句解释及赏析: 1. “旧岁寒冬恶,霏霏土雨迷”:这句诗描述的是旧年(即前一年)的冬天天气恶劣,天空中下着绵绵细雨,使得大地一片朦胧。这里的“霏霏”形容雨丝细密而连绵不断,而“土雨”可能是指地面被雨水覆盖,泥土变得湿滑。整句表达了一种寒冷且多雨的冬季景象。 2. “门荒悬马革,草净绝牛蹄”:描绘了一幅荒凉的场景,马鞍悬挂在空荡荡的门上,象征着马匹已经离去或战死。草地上没有牛儿的踪迹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诗歌的能力,注意平时的积累,尤其是名篇名句,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所以一定要认真识记。此题中需要注意:黯澹、连环。 【答案】 平野接冰天。龙吐青林火,狼沈紫塞烟。风花秋黯澹,云叶雨连绵。昔日君臣意,深符卜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