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龟年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第一句:“酒尽或容求,恩伤不可收。” - 解释:当酒杯被喝尽的时候,或许会有请求。这种请求带来的恩惠和伤害都难以挽回。 2. 第二句:“伟哉王相国,沈默孰与侔。” - 解释:伟大的王相国啊,他默默无闻,谁能和他相比? 3. 第三句:“燕居十六首(其三)” - 注释:《燕居十六首》是宋代彭龟年的作品,这是其中的第三首,表达了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4.
注释与赏析: 七情随物感,惟怒最难平。我若能忘物,如雷动太清。 “燕居”是古人的一种生活状态,指静坐独处,以养性灵、修身洁。诗中“燕居十六首”指《庄子·逍遥游》中关于庄子的燕居生活的记载,而“其十一”则是指其中第十一篇。《庄子》中说“至人”能“坐忘”。诗人借用了“坐忘”这个成语,表达自己对超然物外之境的向往和追求。 “七情随物感”,这里的“七情”指的是喜、怒、忧、思、悲、恐、惊等七种情感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及赏析: 第一句“捧檄为亲喜,拖绅岂我荣”,表达了彭龟年在得到官职后的喜悦心情。他手持朝廷的任命文书,感到无比荣幸和兴奋。第二句“若谋妻与子,宁不愧何平”则表达了他在考虑如何对待自己家庭时所感受到的压力和矛盾。他担心自己的选择可能会影响到家人,因此感到愧疚和不安。全诗通过对彭龟年内心的刻画,展现了他对职务、家庭和个人责任之间关系的深刻思考。
【注释】岷山:在今四川西部。介巴江:长江流经四川的一段,称“嘉陵江”。晦藏:隐藏。已发:开始出现。清一段:指峨眉山。公家父子:指王公贵戚。相望:遥相望见。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诗》:“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赏析】此为赠人之作,意在勉励。诗人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并以此表达对对方的美好祝愿。 首句写岷山之高大险峻,其气势之磅礴,足以与巴山争雄
诗句原文: 燕居十六首 其十 为利较锱铢,真成小丈夫。 脂肥不满腹,罪已塞堪舆。 注释: 1. 为利 - 为了利益而争执或比较。 2. 较 - 竞争,争夺;此处指为了利益进行较量。 3. 锱铢 - 古代重量单位,一锱为两,一铢为十分之一两。比喻极小的财物,也形容非常计较。 4. 夫 - 古汉语词,表示男子。这里泛指男性角色。 5. 脂肥 - 这里用来形容生活富足,食物充足,但可能过于肥胖。 6
注释:纳湖的广阔如千顷,从源头到尽头;春风轻轻拂过,百尺楼阁显得格外宁静。你将诗书学问尽数施展,以功业成就为傲;如今天下人瞩目君侯,你的地位无人能敌。 赏析:此诗是一首颂扬地方长官的诗,诗人通过描绘纳湖的美景,赞美了地方长官治理纳湖的功绩,表达了对地方长官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示
【注释】: 燕居十六首:作者自号“燕居士”,其诗多以“燕”字为题,故名。 其十二:这是第12首。 我身何自有:我的身子从哪里来? 毫发自亲来:我的身体是从自己而来。 身且非吾物:身体不是属于我的。 何论身外财:又何必去谈论什么身外的钱财呢! 【赏析】: 此诗是诗人在燕居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对自身价值、对人生真谛的独到理解,表现了一种清高脱俗的人生态度。 全诗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追求自然
世事皆因天意而定,命运之路各有时运。 穷通自有我之顺处,纵是天命亦何妨? 注释: 1. 事事:一切事情。 2. 命:命运、天数。 3. 穷通:指穷困与显达。 4. 吾:我。 5. 顺处:顺应时机。 6. 虽:即使。 7. 亦何为:又有什么可作为的。 赏析: 彭龟年在《燕居十六首其七》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的态度。他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由天命决定的,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是命中注定的
注释:喜好诋毁别人的人是不好的,不要随便听信他们的话。如果一个人的名字是父母所起,那么他就不会因为别人诋毁而感到生气,不需要你去告诉他。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人们对待他人批评的态度的看法。他认为,有些人喜欢毁谤别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人,因此不应该轻信这些人的言论。同时,他也指出,如果一个人的名字是父母所起,那么他就不会因为别人诋毁而感到生气,不需要他去告诉他
燕居十六首 其十五 冬月不启壁,深虑惊蛰虫。 物方全性命,如我爱吾宫。 注释:在冬天,我不开窗户,怕惊动了蛰伏的虫子。万物都在保全自己的生命,就像我爱护我的房屋。 赏析:此诗写室内环境的清幽,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珍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