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
题:茅舍雪初消,幽窗夜方静。 译文: 新降的大雪刚刚消融,茅屋的窗户也显得格外寂静。夜晚时分,月光洒落在梅花的影子上。 注释: - 茅舍:用茅草覆盖的简陋住所。 - 雪初消:雪刚刚融化。 - 幽窗:昏暗的窗户,通常意味着夜晚。 - 月照:月光照射。 - 梅影:指月光映照下的梅花影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夜晚景象。诗人通过“茅舍”和“幽窗”这两个细节,营造出一个远离尘嚣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及鉴赏古代诗歌的能力。赏析诗句要从内容、手法技巧等方面分析。本题要求考生结合全诗,逐句解释诗句的意思。“地湿泉流础”是说由于地面潮湿,泉水从屋基上流下来;“庭虚石卧云”是指庭院空阔,石头躺在云朵里;“井阑行小蚁”是说井边有小蚂蚁在爬行;“蛛网挂飞蚊”是指有蜘蛛在网上悬挂着飞虫。 【答案】 ①地湿泉流础:指因为地上湿气大,水从屋基流下来。②庭虚石卧云
诗句释义:泪水如同滴落在东瓯江的水面上,心中充满对亲人的思念,想要相见却难以实现。 译文:我眼中的泪水犹如东瓯江的水流,虽然终将枯竭,但我心中的泪水何时才能止住。 关键词注释: 1. 东瓯水:东瓯江,位于浙江省温州市。 2. 泪滴:泪水滴落。 3. 慈母爱子情结:母爱与子女之间的深厚感情。 4. 难:难以实现的意思。 5. 儿泪几时干:意为孩子的眼泪何时能够停止。 赏析:
【注释】子昂:即李贺。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题子昂折枝竹”,以李贺自比,写自己与竹子有缘,而又有怜爱之情。“帝子啼痕湿”句,是说湘江暮雨中,竹子上滴下的是泪珠;又暗用屈原的典故:“帝子”即指屈原,“啼痕”暗指《楚辞·九歌》中的“悲余心之悁悁兮,哀故邦之逢殃”。意思是说,这竹子上的泪珠,就是屈原在湘江边哭泣的泪。“绝怜樵采后,留得一枝看”,写自己对这枝竹子的喜爱,愿意把它保留下来
这首诗通过诗人冬夜梦境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作者对时局动荡和个人命运的感慨。 第一句“今日冬至阳始回”描绘了冬至日阳光初现的景象,暗示着黑暗即将过去,希望与光明开始显现。 第二句“客中无赖废持杯”则反映了诗人在客居他乡时心情的落寞和无奈,饮酒似乎成了排遣孤独的一种方式。 第三句“乾坤万里风尘满”进一步描绘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局面,天地间充满了战争和混乱的气息。
寓鹿城东山下 大隐从来居市城,幽栖借得草堂清。 鸟啼花雨疏疏落,鹿卧岩云细细生。 石眼汲泉煎翠茗,竹根锄土种黄精。 艰危随处安生理,何必青门学邵平。 注释: 1. 寓鹿城东山下:居住在城东的山脚下。 2. 大隐从来居市城:自古以来,大隐士就居住在这里的城市之中。 3. 幽栖借得草堂清:在山林中隐居生活,借用了这里的草堂。 4. 鸟啼花雨疏疏落:鸟儿在树上啼叫,花瓣纷纷飘落。 5.
【注释】 南塘:指陶渊明的田园。 名园:即东晋大诗人谢灵运所建的山阴别墅,又名“东山”。 陶潜解印: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后隐居田园。 王粲:即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王粲,曾为曹操幕下谋臣,后辞官归乡。 交游:朋友。 白首:白发。 慰途穷:安慰旅途中困顿无依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写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感受和对旧友的怀念之情。首联以“日日”、“西风”起兴,点出时间,写出了时序更迭,岁月匆匆之感
【注释】兴童:指送别的朋友。都事:官名,负责文书的官员。神州:这里指京城。东海水:指东海的水。 【赏析】此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以东海水喻朋友,表达了对朋友的深厚友情和依依惜别的深情
注释:一片片的红叶染上了秋天的霜,每一根枝条都映衬着夕阳。即使它们比锦缎还红,也只是让人更加烦恼愁肠。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秋天的景象,通过红叶、夕阳等元素,展现了秋天的色彩与氛围。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和欣赏之情,同时也透露出对生活的感慨和忧思
【诗句释义】 游灵山寺:游览灵山寺,即游览灵山的寺庙。 旧闻海上有神山:我早就听说过在海上有一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三座仙山)。 今见楼台岛屿间:今天我看到了这座楼台、岛屿(指灵山)之间的景色。 鳌背千年开佛国:巨大的海龟背上,千百年来一直开着佛国的门户,即传说中的海中仙山——蓬莱、方丈、瀛州三神山。 鲸波十里隔人寰:大鲸鱼掀起的波浪有十几里远,将人世远远地隔开。 风吹僧影浮杯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