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祁
【注释】: ①“作意寻”二句:《法华经》中说:“一切诸法,皆是佛法。”这里用此典表明诗人的归隐。兰若即指寺庙。 ②“境熟故依然”:境,境界、景象;依然,仍然如此。意思是说,因为已经熟悉了这样的境界,所以仍可欣赏它。 ③“归迹休论静”:迹,足迹,踪迹。归迹,归隐。 ④“收心莫话禅”:收心,收拢心神,即专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所作,是他归隐后的写照。首句开门见山提出自己归隐的决心。二
诗句释义: 1. 昔读先生传,埋铭属鄙文: - 昔读:以前阅读。 - 先生传:指关于某位先生的传记或文章。 - 埋铭:此处意指铭记、记忆或记录。 - 鄙文:谦逊地称自己的文章为“鄙文”,表达自己写作能力有限,不敢以文名自许。 2. 里门经岁别,人事一朝分: - 里门:家乡的门,这里比喻起点或出发点。 - 经岁别:经过一年的时间分别。 - 人事:人的事务,这里特指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离别。
【解析】 本题考核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要考核诗歌的情感,重点考查意境和情感。意境是客观事物和主观情思相互结合而形成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与情两个方面,其中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在解题的时候要结合全篇加以理解
【解析】 “宿禅房院”即宿在寺庙的禅房里,是一首写景抒情诗。首联写山庵的回旋曲折;颔联写禅房的深邃幽静;颈联写山中好鸟的孤啭、幽兰的清雅;尾联写征车的早去,感叹世缘之深长。 “山庵极回互”,这一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也是全诗感情的归宿。作者由山庵的复杂而迂回,想到了人世间的纷繁与纠葛。 颔联的意思是:山庵的四周环抱着崇山峻岭,十分险要;而禅房则藏在山林的深处,十分幽静。这两句描写了山庵的环境
宴集 九老当年乐有馀,于今五老更欢娱。 乔松百尺倚天外,也许蒿莱入画图。 注释: 宴集:指在宴会上聚集在一起。 九老:指古代的贵族、名流或文人雅士中年龄最大的九位老者。 乐有馀:形容快乐得难以用言语表达。 五老:泛指年纪稍轻的几位老人,这里特指五位年长的老者。 乔松百尺:高大的松树,高约百尺(一说一百五十尺)。 倚天外:比喻高耸入云,气势磅礴。 蒿莱:野草。 赏析:
再宿禅房院五首 献计忧不售,逃形惟愿深。 老来销外念,闲处惬幽寻。 晚草媚迟景,残蝉噪暝林。 欲将诗遣兴,谁解此时心。 注释: 献计:出主意、献策。忧不售:担忧的事情没有得到实现。逃形:隐居或避世的意思。惟愿深:只希望隐居得更深远些。老来:年纪大了。销:消除。外念:指尘世的纷扰和名利。闲处:闲适的地方。惬:感到满足、愉快。幽寻:隐逸之游。晚草:晚开的野草。媚:讨好。残蝉:傍晚时分鸣叫的知了。噪
策策日乾禾,萧萧风晚木。 秋容全未老,岁事十分熟。 注释:太阳晒得麦子金黄,风吹过树林树叶沙沙作响。秋天的景色没有衰老,一年的农事已经收成完毕。 寺古断行迹,林幽聊税足。 遥闻击壤响,知是先年曲。 注释:古寺荒废,人迹罕至,偶尔能听到打谷的声音。那声音悠远而和谐,仿佛是先年的歌曲。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农村丰收的诗。首二句写日出、秋风、麦熟等景象,烘托出一派丰收景象
暂屏喧嚣想,来寻断续香。 暂息纷扰尘嚣,来此寻找那一缕袅袅的香烟。 微风吹客袂,孤月照禅房。 轻轻的微风拂过衣袖,一轮孤月映照着禅院。 静起劳生念,闲谙养性方。 静坐思考那些烦心的琐事,闲来了解一些养生之道。 攲眠不成梦,夜久转清凉。 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夜晚渐渐变得清凉。 注释: 1. 暂屏喧嚣想,来寻断续香:暂时放下繁忙的工作或事务,来到这里寻找那一缕袅袅的香烟。 2. 微风吹客袂,孤月照禅房
策策日乾禾,萧萧风晚木。 秋容全未老,岁事十分熟。 寺古断行迹,林幽聊税足。 遥闻击壤响,知是先年曲。
昔读先生传,埋铭属鄙文。 里门经岁别,人事一朝分。 宿诺成虚语,遗言忍重闻。 伤心吟楚些,知我不欺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