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酢
韩魏公读书堂 去郡五里安国寺,断蓬荒蓧成邱墟。 郡人不置瓜李嫌,公亦甘与泉石居。 想憎俗事败人意,独愿灯火勤三馀。 今人不出如处女,陋室暗屋蹠不如。 闻君读书胡乃尔,政恐心地怠芟锄。 前辈浑厚应有此,难弟难兄俱可书。 【注释】 安国寺:即佛图澄在洛阳开建的安国寺,位于今河南省孟津县南黄河故道。 “断蓬”:形容荒凉。 “蓧”,同“榛”,草名,这里指野草丛生。 “泉石”:泉水和石头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与赏析。解答时,首先读懂诗句的意思,然后结合题目要求,分析关键词语,最后结合诗句的内容和思想主旨进行赏析。“翠霭光风世界,青松绿竹人家”的意思是:青山翠谷,轻纱般的云雾笼罩着整个天地世界;山中人家,青松翠竹掩映其中。这两句是写景,表现了诗人对山中景色的喜爱之情。“天外飞来野鸟,涧中流出桃花”的意思是:天空中飞翔着从远外飞来的野鸟,山下的小溪里流淌着盛开的桃花
接花 颜色红可使紫,叶片单可使千。花儿小可使大,种子小可使繁。天赋有定质,人力能使迁。自矜接花手,可夺造化权。众闻悉惊诧,为我屡叹吁。 注释: 1. 接花:指嫁接,用其他植物的枝条或叶子与另一株植物嫁接,使其生长。 2. 色红可使紫:指通过嫁接改变植物的颜色。 3. 叶片单可使千:指通过嫁接使植物的叶片数量增多。 4. 子小可使繁:指通过嫁接使植物的花朵数量增多。 5. 天赋有定质
这首诗是诗人在韦氏独乐堂的所见所感,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林下徜徉得至游”描述了诗人在树林中悠然自得地游玩的情景。这里的“徜徉”意味着悠闲自在地漫步,而“游”则表示游览或游玩。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寻找心灵平静与自由的感觉。 “高情不与世情谋”表现了诗人超脱世俗的情感境界。这里的“高情”指的是高尚的情感或情操,而“世情”则指世俗之情
【诗句】 早付闲身老故乡,青松成径菊成行。 支颐独坐心遗念,坦腹高吟兴欲狂。 瓮下却应嗤毕卓,篱根遥想对羲皇。 乘风破浪门前客,试问浮家有底忙。 【译文】 早早地将闲暇时间交给故乡,青松小路和菊花小径相交错。 独自坐着,心思飘向远方,我渴望像庄子一样逍遥自在。 瓮边的生活或许让人嘲笑毕卓那样放纵,遥想古人羲皇那样悠然自得的生活。 乘着秋风破浪而来,是那些门前的游子啊,他们忙碌于漂泊的生活中。
【注】: 薛萝:即薜荔,一种蔓生植物。 萧散:闲散,散漫。 簿书少,意指政事繁忙减少。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田园风光画面。 首句“小院闲亭长薜萝”描绘了一个静谧的庭院,亭子旁边生长着长长的薜萝(一种蔓生植物),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 颔联“鹿来穿径晚经过”描绘了一只鹿悠闲地穿行于庭院的小径上,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 颈联“夕阳萧散簿书少”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宁静的氛围
这首诗是诗人对归宗岩的赞美和自谦之作。 首先来解读一下诗句的意思:奇冠南闽(意思是在南闽中,没有比归宗岩更奇特的了),归宗千古(指的是归宗岩的历史非常久),是谁归(意指归宗岩是谁发现的)。 译文:在南闽中,没有比归宗岩更奇特的了,它的历史非常久,这是谁发现的呢?至今来访,谁先来过呢?我知道,是我曹刘先我知。 赏析:此诗以“奇”字开篇,点出了归宗岩最独特的地方。接着,诗人又用“千古”一词
【注释】 1. 三峰:指三座山峰。白湾:指白色的山湾。 2. 兰若:佛教寺院。翠微间:绿树丛中。 3. 竹林云懒禅心定,草径苔荒屐齿斑:形容山林中的景色宁静、幽雅。 4. 天入碧岚成玉宇:碧绿的山岚仿佛是美玉砌成的宫殿。 5. 鸟飞青嶂出尘寰:鸟儿在青山上自由飞翔,远离了尘世的喧嚣。 6. 蕊珠境:仙境般的境界。 7. 遮莫闲吟一解颜:即使如此,我也愿意在这里安静地吟诗以解忧。 【赏析】
桥西积雪度新晴,卜筑茅堂快落成。 郁郁奇花铺野趣,关关好鸟和书声。 春浓岚色无边景,水净天光彻底清。 记得程门窗草绿,至今遐想每驰情。 注释: 1. 宝应寺读书堂成因怀明道先生:宝应寺的读书堂建成时,诗人怀念明道先生。 2. 桥西积雪度新晴:指冬去春来,大雪消融,天气晴朗。 3. 卜筑茅堂快落成:在桥西边选择一块土地,搭建起一个茅草屋,很快就建成了。 4. 郁郁奇花铺野趣
注释:水边的亭子 清澈的小溪蜿蜒曲折流过一座朱色的楼台,茂密的荷叶挤满了水面,风一吹来便发出沙哑的低吟,使得水流也似乎哽咽了。 两岸柳树夹岸而生,细如烟缕,随风摇曳,仿佛在为这美景作画,而小桥下的河水流淌着,宛如一片宁静的沧洲。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在水亭观景后的感怀之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向往。全诗意境优美,形象生动,语言清新,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