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皓
注释: 春山:春天的山。收暝色:收起傍晚的暮色。暝色,天色昏暗,指日落时天空的景象。 爝火:小火把,古代用木炭或麻秆作燃料的照明用具,这里借指灯光。集余辉:聚集残留的光亮。 丽景:美丽的景色。饶红焰:红光四溢。 祥光:吉祥的光芒。出翠微:从翠绿色的山中射出。 白榆:白色的榆树。行自比:行走在树下。相依:相互依靠。 唯有偷光客:只有偷偷前来观看美景的人。偷光,暗中取光,这里指暗中欣赏美景。 赏析:
梅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 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 晓觉霜添白,寒迷月借开。 馀香低惹袖,堕蕊逐流杯。 零落移新暖,飘扬上故台。 雪繁莺不识,风袅蝶空回。 羌吹应愁起,征徒异渴来。 莫贪题咏兴,商鼎待盐梅。 注释: 一树寒林外,何人此地栽?——一树梅花,独自在寒冷的树林外盛开。何人:何处之人。此处栽种:在此地种下梅花。 春光先自暖,阳艳暗相催。——春天的阳光最先是温暖的,而梅花开放时
注释: 一峰当胜地:一座山峰屹立在胜地。 万点照严城:万点灯火照耀着严城的夜晚。 势异昆冈发:山峰高耸,气势如同昆仑山一样雄伟。 光疑玄圃生:光芒闪烁,让人怀疑是在玄灵的花园里升起。 焚书翻见字:烧毁书籍,却发现字迹清晰可见。 举燧不招兵:点燃火把,却不需要招募士兵。 况遇新春夜,何劳秉烛行:更何况在这个春节之夜,为何还需要拿着蜡烛行走呢?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山灯和徐尚书的诗。诗人以山灯
注释: 九枝应并耀,午夜忽潜然。 景集青山外,萤分碧草前。 辉华侵月影,历乱写星躔。 望极高楼上,摇光满绮筵。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夜晚山灯的诗。诗人用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把山灯的美丽景象描绘得惟妙惟肖,让人如同身临其境。 首句“九枝应并耀”,以九枝并放的山灯为线索,描绘了一幅繁花似锦、光彩夺目的画面。这里的“九枝”并非实指,而是以数字代指繁多的灯笼,象征着节日的热闹和喜庆。
温庭皓是唐代的诗人。以下是对温庭皓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 - 姓名与籍贯:温庭皓,字杲之,号唐儒,他的姓氏和籍贯均指向了唐代的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 家族关系:他是国子助教温庭筠的弟弟。在文学领域,温庭筠以其诗作闻名于世,而温庭皓则继承了这一家族的文学传统。 2. 职业经历 - 初入仕途:温庭皓在大中末年曾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的从事,这是唐朝地方政府中的低级官职。 - 加入幕府
温庭皓是唐代的诗人。以下是对温庭皓的相关介绍: 1. 个人背景 - 姓名与籍贯:温庭皓,字杲之,号唐儒,他的姓氏和籍贯均指向了唐代的太原祁县(今属山西)。 - 家族关系:他是国子助教温庭筠的弟弟。在文学领域,温庭筠以其诗作闻名于世,而温庭皓则继承了这一家族的文学传统。 2. 职业经历 - 初入仕途:温庭皓在大中末年曾担任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的从事,这是唐朝地方政府中的低级官职。 - 加入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