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
题凤山书屋 吴山往事浮云去,山势犹传凤栖处。 东风不锁玉楼春,花落当时后庭树。 美人家住凤山坳,雪卷横江万顷潮。 云气阴连三岛近,海门晴拔两峰高。 疏帘展卷清朝坐,曲几篝灯宵未卧。 凤飞千仞不归来,频见万松山月堕。 九苞览德今朝天,美人追随青云边。 黄旗紫盖葱茏起,彩章五色同翩翩。 置身阿阁依霄汉,珠树璚花互辉焕。 亲听箫韶奏九成,嗈嗈声在瑶台畔。 应思高卧凤山云,水影林光几度新。
【解析】 题干为:聚玉堂诗。 【赏析】 此诗是杜甫在长安时所作,抒发了诗人因遭谗被贬而深感悲愤之情。首联写景,以“鸡鹜”喻群小,以“孤凤”喻贤才;颔联回忆昔日与友人的友谊,用“芝兰”喻君子;颈联写诗人遭到打击后的悲伤心情,用“鹡鸰原上”比喻自己的处境;末联写感慨之情,以“中情感激”表达对君王的忠贞。全诗借“聚玉堂”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感伤身世、思念朋友、怀念故国的复杂感情。 【答案】
【注释】 读余忠宣公文集:读:诵读。余:作者自称,这里指李庭芝。忠宣公:指岳飞。 中原日落秋尘黄:中原:指北宋王朝。秋尘黄:秋天的烟尘。 西望烽火连荆襄:向西望去,只见火光连天。荆襄:今湖北襄樊地区。 雄藩宿将尽惊遁:雄藩:指襄阳一带的重镇。宿将:指在军队中长期服役的老将。 书生复见张睢阳:书生:指读书人。张睢阳:唐朝名将张巡,曾与安禄山叛军作战。 孤军坚壁大江上:孤军:孤立无援的军队。坚壁
题岳阳楼图 君山一带横黛蛾,洞庭万顷生白波。 西风落木楚天迥,楼倚紫汉高嵯峨。 西瞻雪岭云中起,东俯长江数千里。 飞檐曲栏倚西风,落鹜孤霞带流水。 昔闻蓬莱有真仙,几度楼头曾醉眠。 玉管一声山月白,朗吟飞去已千年。 子生素有遨游志,白发东南欲留滞。 登楼拟欲觅仙踪,试问三神山外事。 便当炼液镕金丹,后天不老常红颜。 晴窗对画发遐想,岳阳之楼何日来跻攀。 赏析: 此诗为诗人对岳阳楼的赞美
房山竹 辋川昔画铁钩锁,满幅纵横凤凰羽毛落。 澄心初画金错刀,烟梢数叶风萧萧。 房山挺出文苏后,近代谁能出其右。 彩毫挥成玉两枝,弄晴带雨青猗猗。 此君真得写神手,宛然空谷相逢时。 吴兴洒翰飞霜雪,名画名书称二绝。 风格风流属儒家,什袭珍藏宜检阅。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中赞美了韦左丞的才华和风采,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之情。 诗人以“辋川昔画铁钩锁”开篇
赠解学士 忆昔先皇临紫极,轺车屡降徵山泽。 君时年少挟奇才,徒步观光来上国。 万言策进蓬莱宫,剑花出匣森词锋。 九重非常赐颜色,一朝声誉凌长虹。 玉堂初秉丝纶笔,金豸俄迁乌府秩。 廷臣俊乂数千人,当代谏书推第一。 殿前端立近宸旒,西风雕鹗横清秋。 片言直折田丞相,几度请斩安昌侯。 贵戚勋臣金与霍,终年陪从亲帷幄。 长安市上多家奴,一日闻风皆胆落。 天恩旋许归宁亲,放迹西江山水滨。 长读南陔采兰句
诗句注释: - 韶光染色浓如绮,开遍东风枝上蕊。 - 海棠偏得艳阳多,乱簇香红娇不起。 - 白头啼鸟含芳情,殷勤飞入花间鸣。 - 似向东君诉心事,千回万转皆春声。 - 馀情欲寄朱颜客,为报青春劝君惜。 - 看花须及少年时,莫待吴霜镜中白。 译文: - 美丽的景色像精美的刺绣一样绚丽多彩,在东风中盛开。 - 海棠因为得到了大量的阳光和水分而显得特别艳丽,它的颜色鲜艳如火。 -
注释 1. 二亲昔时在庭闱: “二亲”指的是父母,“昔时”指过去,“庭闱”是古代指家宅的庭院,此处用来表示过去父母的住所。 2. 孝子翩翩舞彩衣: “孝子”指的是孝顺的儿子,“翩翩”形容轻盈飘逸的样子,“舞彩衣”可能是指穿着彩色衣服跳舞来表达孝心。 3. 二亲已殁归黄土: “二亲”指的是前文提到的父母,“殁”是死亡的意思,“归黄土”意即归于尘土,用来形容父母已经去世。 4. 春华秋实:
【解析】 本诗为题画诗。首句“维扬佳士润州客”,点明作者身份及游历之地点和岁月,维扬即今扬州;“十载”指诗人在润州的十年间。第二句写诗人在扬州的仕宦生活:“簪缨”代指官宦显贵,“上国”指京城长安。第三句写斋居环境,“新搆远尘嚣”意谓新近建造的书房远离尘世喧哗。第四句写书斋中陈放的书卷,“彤邸扁题留翰墨”意谓书斋中有一幅红底白字的匾额,上面有文人学士的题跋。第五六句写藏书与治病救人
我生夙抱烟霞癖,半世林泉寄踪迹。 注释:“我”指作者自己;“夙”意为“早”;“烟霞”指山水风光;“癖”即癖好;“林泉”指山林泉水;“寄踪迹”意谓寄情于山林。 译文:我从小就有喜爱山水的爱好,大半辈子都在山林中度过,寻找自己的身影。 五湖春水洞庭山,沙鸟野猿俱旧识。 注释:五湖指的是太湖等五个湖泊;“洞庭”,是洞庭山的别称;“沙鸟”、“野猿”,都是指当地的鸟兽;“俱旧识”,意思是都认得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