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日落秋尘黄,西望烽火连荆襄。
雄藩宿将尽惊遁,书生复见张睢阳。
孤军坚壁大江上,誓欲保障东南疆。
羽书四入丞相府,援兵不出吁可伤。
神州陆沈大势去,夫谁击楫江中央。
七年大小数百战,士卒感发疲复张。
食殚力竭城遂陷,麾下禆将无生降。
嗟公竟作厉鬼死,全家义徇为国殇。
至今遗文落人世,直与日月争辉光。
伊余再拜获披诵,徒抆血泪沾衣裳。
九原精爽应可作,愿歌大招荐椒浆。

【注释】

读余忠宣公文集:读:诵读。余:作者自称,这里指李庭芝。忠宣公:指岳飞。

中原日落秋尘黄:中原:指北宋王朝。秋尘黄:秋天的烟尘。

西望烽火连荆襄:向西望去,只见火光连天。荆襄:今湖北襄樊地区。

雄藩宿将尽惊遁:雄藩:指襄阳一带的重镇。宿将:指在军队中长期服役的老将。

书生复见张睢阳:书生:指读书人。张睢阳:唐朝名将张巡,曾与安禄山叛军作战。

孤军坚壁大江上:孤军:孤立无援的军队。坚壁:坚守壁垒。

誓欲保障东南疆:誓:发誓。保卫:保护。东南疆:指南宋的领土。

羽书四入丞相府:羽书:紧急文书。

援兵不出吁可伤:援兵:救兵。吁可伤,可哀啊!

神州陆沈大势去,夫谁击楫江中央:神州:指国家。陆沈:陆地沉没的意思,这里指国破家亡,国土沦陷。

七年大小数百战,士卒感发疲复张:七年:指绍兴六年至十二年。

食殚力竭城遂陷,麾下禆将无生降:食殚力竭:食物吃完了,力量用尽了。

麾下禆将:部下的将领。

嗟公竟作厉鬼死,全家义徇为国殇:嗟:赞叹、惋惜之意。

义殉:为了国家而牺牲。

至今遗文落人世,直与日月争辉光:《春秋》记载:“日月有食之,于是乎亡。”意思是说,日月被食,国家灭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春秋》,这部历史典籍,直到今天才流传下来。

伊余再拜获披诵,徒抆血泪沾衣裳:伊余:我。再拜:表示恭敬的礼节。

抆:揩拭眼泪的动作。

九原精爽应可作,愿歌大招荐椒浆:九原:墓地。精爽:精神清明。

大招:古代楚国的诗歌总集,这里泛指诗歌。椒浆:一种祭酒。

【赏析】

这是一首七绝体诗。诗的内容主要是歌颂李庭芝的爱国精神和英勇行为,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李庭芝的崇敬和怀念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明快,意境宏大深远,是一首优秀的爱国主义诗歌。

首联“中原日落秋尘黄,西望烽火连荆襄”,描绘了一幅边疆战争的画面,中原大地在夕阳的余晖中显得格外凄凉,远处传来的战火声如同秋天的落叶一般纷乱。这种景象让人不禁感到一丝悲凉。

颔联“雄藩宿将尽惊遁,书生复见张睢阳”,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赞美之情。在这里,“雄藩”指的是襄阳一带的重镇;“宿将”则是指那些在军队中长期服役的老将。而“书生”则是对读书人的称呼,他们虽然身份不同,但都是为国家而奋斗的英雄。这里的“张睢阳”指的是唐朝名将张巡,他曾与安禄山叛军作战,最后壮烈牺牲。

颈联“孤军坚壁大江上,誓欲保障东南疆”,进一步描述了李庭芝的军事才能。他孤军深入敌后,坚守着一座城池,誓要保卫国家的领土。这一联展现了他的勇敢和决心,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尾联“七年大小数百战,士卒感发疲复张”,回忆了过去的战争岁月。这些年来,国家经历了无数次的战斗,士兵们也付出了巨大的牺牲。然而,他们的心中仍然充满了斗志,即使身体疲惫不堪,也会重新振作起来。这一联表达了对士兵的敬意和对国家未来的期待。

这首诗通过对李庭芝的赞美,表达了对国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人民的生活困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