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玉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赏析: 1. 诗句解读:君家昔在吴山住。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居住地的怀念,吴山是古代地名,此处借代诗人的故乡,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俗客长年少来去。这句话描绘了世俗之人频繁来往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于世事无常、人生匆匆的感慨。 2. 译文:你曾经居住在吴山,那些世俗的人经常来访。我因为登高远眺而寻找你,直至看到你隐居的地方。 3.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描绘了澄江韩氏堂上风景与人物。诗人对澄江韩氏的美景赞不绝口,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友人家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芙蓉城内花如簇,况有澄江秋水绿。 芙蓉城是美丽的城市,城内鲜花簇拥在一起,更显得美丽动人。再加上澄江的秋水清澈碧绿,让人心醉神迷。 花间茅屋是君家,门外萦回江一曲。 在花海中的茅屋,就是朋友的家。门前的江水环绕回荡,景色优美迷人。 长年自与世情疏,何异柴桑处士居。
孟母断机图,为练母沈夫人寿 孟母,即孟轲的母亲,姓沈。她教子有方,以孝道著称。沈夫人寿诞之日,人们纷纷前来祝寿。其中有一幅《孟母断机图》,据说是沈夫人的画像。画中孟轲正在专心致志地学习,孟母则在一旁监督。 匹缣不易成,纷绪不易治。 如何孟氏母,剪断机中丝。 机中丝断犹可理,覆篑成山宁可止。 子贤著德炳日星,母教垂名耀青史。 练埙伯仲纯孝资,蚤年英拔非凡儿。 趋庭既承严父训,慈闱化导犹孜孜。
这首诗名为《春晓美人图》,是一首描绘春天早晨的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春晓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1. "梨花埭上鸡鸣早,十二璚楼天乍晓。" - 注释:梨花盛开在河畔,天刚破晓,鸡叫声响彻整个村落。 - 赏析:这句诗通过梨花盛开的景象,展现了春天的生机勃勃。同时,通过描述鸡鸣声和天破晓的情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2. "东风不动绿杨丝,云母窗空春悄悄。" -
阳台雨过朝慵起,翠撒云鬟倦妆洗。 东君昨夜送韶光,春在花枝娇旖旎。 暖香暗袭红霞绡,沁入玉纤温不消。 麝脐龙脑避芳馥,金鸭沉檀皆罢烧。 含情欲与花神说,为诉芳心愁万结。 莫教零落五更风,蝶粉蜂黄共消歇。 注释: 1. 阳台雨过朝慵起:阳台的雨水刚刚停歇,早晨起来就懒得起床了。 2. 翠撒云鬟倦妆洗:女子的头发被雨水打湿,显得有些凌乱,她懒得再化妆。 3. 东君昨夜送韶光:春日的阳光从东边来
注释: 赠道士吴玄览。鹤斋先生鹤上仙,与余曾逢东海边。 手持昆冈绿玉杖,袖有金匮青霞编。谓余不是红尘客,前度名当在仙籍。 夜阑抵掌论长生,笑指东方晓光白。 尔后飘然各解分,茫茫回首不相闻。 先生遍游五岳去,余亦还山卧白云。 此来忽遇吴贞节,昔事先生受真诀。 借问先生今在不,太清之上朝仙阙。 仙阙深沉隔九关,珠楼璚宇倚高寒。 中有仙人不知数,月为环佩云为冠。 蟠桃花发春漫漫,人世千年如等闲。
《长生之术倘可授,我愿相从阆苑行》是一首表达对长寿追求与向往的诗歌。下面是对该诗的具体分析: 1. 诗词原文: 鹤林先生紫烟客, 丰神秀朗双瞳碧。 早年学道逃人群, 吴越名山遍游历。 榴皮画壁成黄鹤, 竹叶书符化绿龙。 天女时闻苍水佩, 世人空拜累珠峰。 神游倘遂烟霞约, 便解朝衣问赤松。 2. 诗意解析: - 物外逍遥月鼎翁:描述了鹤林先生(周玄初)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和闲适心境。 -
【注释】 东坡:苏轼,北宋著名的文人、诗人。竹:竹子。周仲辉:字彦辅,眉山人。文雄:指文章写得好,有文采。凌长虹:形容笔力遒劲,势如长虹。书法作画法:指以书法作画的技法。墨花洒出皆神工:墨色淋漓,洒落成行,都像是神匠的杰作。一枝老干欺霜雪:一根老枝顶着霜雪,形容竹子坚韧不拔。翛翛(xiāo xiāo)更清绝:形容竹子高洁挺拔,清雅绝俗。端笏立朝时:形容像古代官员一样,手持笏板站立在朝廷上。余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送人还江西》。以下是对诗句的解释和注释: - 送人还江西:送你回江西。 - 清江水浸芙蓉花,君来别我将还家:清澈的江水淹没了盛开的荷花,你来了,我们就要分别回家了。 - 知君家在临川住,十载从宦游京华:我知道你家住在临川,你已经在朝廷做了十年的官。 - 职居宗正掌清近,亲见玉牒滋仙葩:你担任宗正寺的职务,掌管国家的事务,亲眼看到了皇帝的圣旨和诏书。 - 圣恩如天浩无际
注释: 早年曾作长安客,游遍东城与南陌。 早年在长安做客,游览过东城和南街。 老来却秉岁寒心,情与竹君相莫逆。 年老时却拥有如岁寒那样坚贞的心,我与竹子的关系非常亲密。 平生遇竹成久留,不异当年王子猷。 一辈子都与竹子为伴,没有比这更长久的了,就像当年的王子猷一样。 词人为作竹根传,饱食渭川千亩秋。 词人把竹子当作传书的人,在渭河边吃着千亩的丰收。 迩来归卧吴山久,白发萧萧心不朽。 近来回到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