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宗孟
``` 新开湖诗讽甄何二君南湖养鱼 剩将鳣鲔散南湖,一细千鳞已有馀。 传舍客来须纵食,莫教弹剑叹无鱼。 注释: 1. 剩将鳣鲔散南湖:剩余的鲤鱼和鲔鱼散布在南湖上。 2. 一细千鳞已有馀:一条细小的鱼身上还有千条鳞片。 3. 传舍客来:传来了客人的到来。 4. 须纵食:应该大吃一顿。 5. 莫教弹剑叹无鱼:不要因为没有鱼而感叹。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和巧妙的比喻
九龙岩 欲寻微径到山前,闻有蛟龙洞底眠。 岁旱密云终不雨,可能无意救荒年。 - 注释: 1. “欲寻微径到山前”: 寻找隐秘的路径,前往山前。这里的“微径”暗示了一条隐蔽的小道,而“山前”则指前方的山峦。 2. “闻有蛟龙洞底眠”: 听闻有一条蛟龙在洞底沉睡。这里的“蛟龙”指的是传说中的龙,而“洞底眠”则描绘了龙在地下深处安静栖息的情景。 3. “岁旱密云终不雨”: 每年干旱时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通天岩:指通达天界的岩石,即石钟山。石钟山在江西九江市南面。“幽怀慕岭寂”的意思是:心怀幽思,向往寂静的山林。“结庵”是建茅屋的意思。“中林”指深林。“绿竹君子操”,意思是:绿竹代表着君子操持节操。“清池故人心”意为:清澈的池塘映照着古人的心意。“明月弄寒影,好风摇翠阴”意为:明亮的月光在水面上摇曳着寒冷的影子,和煦的风儿吹动着翠绿的树荫。“江南千里远
九龙岩 虚岩苍壁古苔斑,潇洒清深六月寒。 三伏流金无处避,暮天将去更盘桓。 注释:九龙岩:指福建福州的九龙江口的岩石。虚岩苍壁:空旷的山崖,古老的石头。古苔斑:古老的青苔布满了岩石。潇洒清深:形容景色清幽、高旷。六月寒:形容天气寒冷如六月。三伏流金:三伏天的暑气逼人,热气蒸腾如流金。无处避:无处躲藏。暮天将去:傍晚时天色已晚。更盘桓:更长时间地徘徊不去。赏析:此诗描绘了九龙岩壮丽的自然景观
【注释】 ①寄蕲簟:借蕲簟。蕲竹簟是古代名贵的寝具,相传为楚人夏禹所制。 ②列屋:排列整齐的房子。娥眉:形容女子眉毛像月亮那样弯曲。 ③珠帘:用珍珠装饰的帘子。不动:没有动静。花荫:指花木遮蔽的阴凉之处。 ④云帐:用云雾做成的帷帐。银床:白银做成的床。初破睡:刚刚醒来。牙签:《晋书·王濛传》载:王濛“少时尝梦有人以一编书与己曰:‘当有所成,勉之。’及觉,见其口中含著一牙签,因笑曰:‘大司马文章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此诗是一首咏柳和种莲的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一句都紧扣着“柳”和“莲”,从种植的角度出发,表达了作者对这两种景物的热爱之情。 其一,第一句写种植柳树,第二句写种植莲藕。“新开湖”“种柳植莲”点明地点、时间,交代出诗人在新开的湖边种柳、栽莲的情景。这是诗人有意为之,也是他与朋友相约而来的目的。第三句用反问的语气写出了他对柳树的喜爱,也表现了他内心的激动
【注】甄何二君:指甄琛和沈约。 新开湖诗讽甄何二君于南湖架梯桥过渚亭 注释:新建的湖面,诗中用“新开”来形容它刚刚被开凿出来。这里的“湖”指的是西湖,因为当时诗人居住在杭州。而“桥须跨水三千尺”则是在描绘一座横跨湖水的桥梁的壮丽景象。这座桥要跨越三千尺的水,也就是三千米的距离,这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而“会有赤松来过我,待从此处共飞腾”则是在表达自己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向往
【注释】 九龙岩:在福建武夷山九曲中。 老僧:指僧人。这里以老僧喻指诗人自己。 栖息乱云颠:指僧人栖息于高耸的岩石之上。 投得岩成身老大:指僧人凿石开山四十年,身体已变得十分衰老。 更无筋力到岩前:指僧人没有力气走到山前了。 【赏析】 这首诗是写一位和尚在山上修行四十年之后感到身体衰老无力,终于不能再上山的情景。诗的首句“老僧栖息乱云颠”,写出这位僧人栖居之处的高峻,以及他在此修行之久
新开湖诗调甄何二君于南湖创小舟 细编青篾高为盖,密斗朱栏大作船。 准拟使君清兴发,银笙玉笛醉红莲。 注释:用细密的青篾编织成小船的盖子,用朱红色的栏杆做小船的船身。我预计你兴致很高,会吹奏《银笙玉笛》这乐曲来陶醉在盛开的荷花之中。 赏析:诗人以“新开湖”和“南湖”作为创作环境,通过描写小舟的制作过程,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生活情趣的追求。同时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然后结合具体的诗句进行赏析。 “长松绕步水湾环,寺据吴王冢墓间。”这两句写虎丘山的景色。虎丘山上有松树环绕着石径,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虎丘是苏州的名胜古迹之一,位于苏州城的西北郊。“寺据吴王冢墓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