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壮
注释:竹枝词是一种民歌体诗歌,通常以方言俚语为特色。这首诗是一首竹枝词,描绘了农村生活的场景。 屋冷鸦飞村路长,大姑行嫁细姑忙。茜红不耐单衫子,撞著前头铁裲裆。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屋冷表示天气寒冷,鸦飞村路长意味着村庄的道路漫长而寒冷。大姑行嫁表示大姑即将出嫁,细姑忙表示小姑子忙着做婚事。这三句描绘了农村的日常生活和婚事。 后两句描述了新娘的穿着和遭遇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后池雁篇》,全诗如下: 三五同人簇席欢,鸣鸠语燕对花阑。门前忽入清秋思,香山太史筒方至。 上林苑里报苏卿,元武陂中遇曹植。去岁黄生得此禽,能使吾园秋气深。 纷员无数频来往,但从天上遗之音。引项停眸呼不得,夜夜为传三叠琴。 满堂笑我情如此,恰好来禽堪付子。曲池比目与鸳鸯,会见双禽曲池里。 携归我则解其声,前禽未诉后禽鸣。曰江南北全矰缴,羌馀独也羁魂惊。 兄弟妻孥谁复有
【注释】 □:指张孟奇。中书:即“中”字的上半部分,即“中”字。却寄:即《答张孟奇》诗的开头两句。浮湛:漂浮,水波动荡。朝复夕:朝夕之间。徒深栖岳怀:徒然深深地怀念着山中的居所。岳:指山。罗浮:即今广东省博罗县,因有罗峰、浮石二山得名。咫尺:形容很近的样子。灏想:即浩思。赴铁桥:到铁桥去。超韵通瑶石:超越韵律通达于瑶石之巅。琼蕤:美玉。亲手掷:亲手将美玉投掷出去。期山中:期望在山中得到
这首诗是明朝初年的一位官员的自述,他描述了自己在洪武庚戌年的科举考试中的故事。 诗的开头是"生长海之滨,所遇无全慧",诗人表示自己出生在海边,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的意思。 "徒知读父书,颇与闻祖制",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和继承祖制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洪武庚戌诏,创科草昧际。时务需直陈,简略在文艺",诗人回忆了洪武庚戌年(1368年)朱元璋下令建立科举制度的情景
【注释】 尔:助词,相当于“的”。 嬉:嬉戏。 逾田跨野:越过稻田和野外。 拣新枝:挑选嫩树枝。 化:变化。 撼树西风忆尔时:西风吹动树身,使树叶哗哗作响,仿佛在回忆你(蜻蜓)。 【赏析】 这是一首竹枝词歌咏蜻蜓的诗。诗的起句写蜻蜓在花丛中飞舞;第二句写蜻蜓飞越田野,到野外寻找新的栖息地;第三、四句写蜻蜓不知变化,还在那树上,而当西风吹过的时候,它又想起自己曾经飞过的这棵树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赏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根据各个选项的描述,然后一一判断正误即可。 “海滨父老卧田庐,三风十雨我生初”,意思是海边的父老乡亲在田里休息,经历了三番风雨,我才出生。这一句的意思是说作者从出生到现在一直生活在海边,历经了多次的风雨。 “当春旱熯从来无,枉杀应龙南方居”,意思是每当春旱的时候,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情
秋日自遣遂成长篇 餤我以迁除,吓我以械系。 闻此愤填膺,拒客动高詈。 我生命在天,区区敢为祟。 肯以笔札劳,而供粪除隶。 中旨固隐微,实与此时值。 贤书等罪书,所坐应谤诽。 父已驻天南,褫夺伤连累。 一门霹雳加,妻子旅魂悸。 去国极跄踉,中途粮不继。 痡卧长江干,伯为拂行袂。 入门粲华发,惊喜若梦寐。 母氏慰劳深,父也从容示。 畴昔省垣中,久已灼此事。 累若或非恩,偕隐多君赐。 我躬不阅后
注释 淮北:指今江苏省一带。 抛荒:土地荒芜。 渐多:愈来愈多。 争乾争雨:争夺水分。 奈时何:奈,无可奈何;何,什么。 东庄:指诗人的家乡。 秫(shú)薥(jiàn):高粱秸。 西庄:指诗人的邻居家。 说稻禾:告诉别人水稻长得如何。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淮北一带由于连年战争和天灾,导致土地荒芜,农民流离失所,生活困苦不堪的情景。诗中的“竹枝词”是一种民间歌曲,以竹枝为调,歌词多用七言四句形式
秋日自遣遂成长篇 筑怨归大工,沈冤激天地。 辇毂千家裂,数里轰震异。 煨烬朝天宫,虐焰乃益炽。 司马发危言,弃之若敝屣。 片语下纶扉,敷张代圣制。 尽倒文翰权,苦欲钳一切。 属意科场规,亶亶申重厉。 钩党举臣名,招摇学术伪。 倡和一至今,文网密穷治。 草莽实不才,毋乃拾其细。 缥缈章句馀,反复深知戾。 淰汵秋风飘,耗尽江湖泪。 耳垣正有人,援毫一申记。 有砚终须瘗,有口合先闭。 赏析:
注释: - 诗中“知他莂尽禾中草”的“莂尽”是古代对禾苗被薅除后留下的根状茎,也就是“茨”。这句诗的意思是知道那茨被薅除了,稻子里面就长不出新苗了。 - “若个丁儿出手强”中的“若个”是指什么,是疑问词。这里的“出手强”指的是稻谷成熟的时候,稻穗挺拔如矛,结实饱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稻田里的景色和农民耕作的场景。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刻画出稻田里的景象,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