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海之滨,所遇无全慧。
徒知读父书,颇与闻祖制。
洪武庚戌诏,创科草昧际。
时务需直陈,简略在文艺。
宋解拔时流,造士归纯粹。
累叶儒风开,恩数超无二。
肃皇典礼兴,考官不称意。
剔发自英裁,臣躯甘杖毙。
自怜轮囷非,不中万乘器。
弱冠遇神祖,得事今皇帝。
父也入省垣,分直聊班侍。
谏札传人口,金貂侧目视。
贱子乃循资,谬登大藩使。
副考旷虚怀,房司遵约誓。
一展生平愚,以兹当献替。
未晓三人声,先征五云瑞。
驰阙进天子,微文谅不讳。
稽首论大权,睿聪幸蚤计。
泯泯圣明忧,将踵汉唐季。
几回矢剑心,廷槛高睥睨。
前贤四谏称,闻之有馀愧。
翰苑忝虚名,耳食思罗致。
内外互夤缘,同朝工餂试。
郿坞棹题新,乞我元勋字。
这首诗是明朝初年的一位官员的自述,他描述了自己在洪武庚戌年的科举考试中的故事。
诗的开头是”生长海之滨,所遇无全慧”,诗人表示自己出生在海边,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他的意思。
“徒知读父书,颇与闻祖制”,诗人表达了对父亲的理解和继承祖制的决心。
接下来的两句”洪武庚戌诏,创科草昧际。时务需直陈,简略在文艺”,诗人回忆了洪武庚戌年(1368年)朱元璋下令建立科举制度的情景,那时候科举考试的内容比较简化,需要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见解。
然后是”宋解拔时流,造士归纯粹”,诗人赞美了宋朝时期的教育方式,认为当时的教育能够培养出纯洁的人才。
接下来的几句”累叶儒风开,恩数超无二。肃皇典礼兴,考官不称意。剔发自英裁,臣躯甘杖毙”,诗人回忆了明朝初年儒学的发展和科举考试的情况。他认为当时的考官并不公正,甚至有人因为反对而被打。
然后是”自怜轮囷非,不中万乘器。弱冠遇神祖,得事今皇帝。”,诗人感叹自己虽然有才能,但却得不到重用,只能在小官位上度过一生。
接着是”父也入省垣,分直聊班侍。谏札传人口,金貂侧目视。贱子乃循资,谬登大藩使。副考旷虚怀,房司遵约誓。一展生平愚,以兹当献替。未晓三人声,先征五云瑞。驰阙进天子,微文谅不讳。稽首论大权,睿聪幸蚤计。泯泯圣明忧,将踵汉唐季。几回矢剑心,廷槛高睥睨。前贤四谏称,闻之有馀愧。翰苑忝虚名,耳食思罗致。内外互夤缘,同朝工餂试。郿坞棹题新,乞我元勋字。”,诗人详细描述了自己在科举考试中的经历和感受。他认为自己虽然没有通过科举考试,但仍然有机会为朝廷贡献自己的力量。
这首诗的赏析:这首诗是一首自述诗,诗人通过回忆自己在洪武庚戌年的科举考试中的经历,表达了自己的感慨和思考。诗中既有对过去的回忆,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诗人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表达了他对政治和社会的看法,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文学才华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