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子壮
诗句原文: 緰袜罗滕子细裁,金铃不响莤裙开。 微尘只向波心觅,枉费陈王八斗才。 注释与赏析: - 緰袜罗滕子细裁:描述了女子的装扮,袜子和裙子都是精细地裁剪而成。 - 金铃不响莤裙开:意味着虽然佩戴了精美的装饰品(金铃),但裙子并未因此发出声响。可能象征着外表的华丽而内心缺乏相应的情感表达。 - 微尘只向波心觅:这里使用“微尘”比喻微小的存在或微不足道的事物
诗句原文 履綦初试印青苔,绿弹红殷锦绣堆。 却讶双鬟才整就,等闲带得一蜂回。 译文注释 1. 履綦初试印青苔:初穿木履,在青苔上留下印记。 2. 绿弹红殷锦绣堆:用绿色的弹子击打红色的丝线绣的堆,使其破裂。 3. 却讶双鬟才整就:惊讶地发现两个发髻刚刚整理好。 4. 等闲带得一蜂回:轻而易举地带走一只蜜蜂。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细腻而生动的场景,通过具体的动作和自然元素的结合
注释:百福雕奁倚再三,荼蘼花在清晨的露水中滴落,香气沁人心脾。 绛唇不用多妆点,二月朱樱已半含,即指春天的花朵,其中二月的樱桃已经部分开放了。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的闺房画卷,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春日闺房中的温馨景象。首句“百福雕奁倚再三”,意指百福雕花的镜子被反复擦拭,显得格外光洁明亮。这里的百福雕奁,指的是精美的梳妆台,暗示着女子对镜梳妆的细心与耐心。接着,“荼蘼滴露渗朝酣”一句
新上菱花一抹文,远山斜月澹于云。 商量时样兼宫样,还比张家胜几分。 【注释】: 1. 菱花:镜子上的花纹。 2. 澹:淡,指颜色浅淡。 3. 宫样:宫廷样式,这里指古代女子梳妆用的样式。 4. 比:比较。 5. 张家:指唐代女诗人张仲素。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古代妇女梳妆的诗。诗中描写了她们新上菱花镜后的容颜,以及她们在镜前商量化妆的样子。她们的妆容既模仿宫中的样式,又各有特色
诗句释义: 1. 萸匣朝开蕙麝清 - 描述一个早晨,打开装有茱萸和香料的盒子时,香气扑鼻,如同芬芳的兰花和麝香。 2. 不寒休讶六铢轻 - 即便在不寒冷的环境中,也不必担心这六铢(古代重量单位)的衣物会显得轻薄。 3. 银泥锦谷何方物 - 询问这些衣物是哪里出产的物品,暗示其质地优良,可能来自遥远的地方。 4. 秋水微飔自织成 - 秋天的水波轻轻吹过,就像风儿轻轻地将衣物编织而成。 译文:
这首诗是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闺怨诗。朱淑真,名娥皇,字淑真,号幽兰居士,钱塘人。宋理宗度宗年间,以父母双亡,由兄抚养成人,后嫁为某氏所弃。 【注释】: 1. 十二云屏月照残:十二扇云屏(古代宫门上的屏障),月亮照着它们,显得有些昏暗。 2. 无端量得带围宽:无缘无故的觉得腰带又宽又紧。 3. 挑灯不语停针线:挑起灯芯,默默地停下手中的针线活。 4. 差遣虫声答夜阑:让虫子的声音来回答夜晚的结束。
诗句:鸳鸯绣罢出池边,三十六双明睡莲。 译文:美丽的鸳鸯在绣花的池边被绣好了,有整整三十六对,它们是如此美丽,仿佛是睡莲一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宫廷场景,通过对鸳鸯的描述,反映了宫廷中的繁华与奢侈。诗中“鸳鸯”一词,通常象征着爱情与和谐,但在这里,它可能也隐喻了宫廷中的权力斗争和人际关系的复杂。诗的开头就以“鸳鸯绣罢出池边”,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华丽的氛围
《护灯花》是董以宁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喜爱之情。下面是对该词的逐句释义: - 珠箔斜明拂夜风:描述珠帘在夜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柔和的光芒。 - 琉璃叠扇掩膧胧:用琉璃制作的扇子轻轻遮挡着朦胧的光线。 - 小鬟未必知人意:小丫鬟可能不理解诗人的真实意图或情感。 - 欲剪银缸一朵红:想要剪下一束红色的花来装饰房间。 接下来将对该词进行赏析: 这首词通过描绘护灯花的美丽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鹦鹉移来守绣房: - 诗意解读:描述一只鹦鹉被移到了华丽的房间,象征着某种特殊的意义或目的。 - 文化象征:在古代诗词中,鸟类常被赋予特定的象征意义。鹦鹉因其聪明伶俐和多才多艺,常常被用来表达诗人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或对未来的憧憬。 2. 慧多长倩教多方: - 诗意解读:强调这只鹦鹉不仅美丽而且非常聪明,能够学习很多技巧。 - 寓意丰富
【注释】: 不觉花朝过踏青,惜深争似护花铃。 锁窗无那飘红雨,拾得阶前数片零。 【译文】: 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花朝节,我出去踏青了,但是花儿的盛开让我更加珍惜它,仿佛是保护花儿的铃铛一样。 窗户被风吹得关上了,可是却下起了红色的雨点,我捡到一些花瓣落在台阶上。 【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词人借惜花、护花来表达对爱人的思念和牵挂之情。全词语言平易,情感真挚,富有生活气息。 “不觉花朝过踏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