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注释: 题:写诗 幽鸟:幽静的鸟儿上苑:皇家园林 雕笼翡翠新:用雕花的笼子装着翠绿的孔雀 修篁邻野树:修长的竹子靠近野外的树木 啼鸟一般春:叫声像春天一样的鸟儿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一幅美丽的春景图。诗人通过生动的语言,将上苑的美景描绘得栩栩如生。 首句"上苑花如锦,雕笼翡翠新",以锦缎般的花朵和翠绿的孔雀为画面主体,形象地描绘了上苑的花之美。接着以"修篁邻野树,啼鸟一般春"作结
【注释】: 白石一拳小,修篁数叶多。 万山冰雪里,试看此如何。 译文: 洁白的石头像一只拳头那么小,几丛竹子却有几片叶子那么多。 在万重青山的冰雪里,你仔细看看这竹石图吧。 赏析: 此诗为送别诗。首句以“白石”和“拳头”起兴,以比衬友人之清高脱俗;次句则用数量词“多”来衬托友人的清高;第三句以万重青山作陪衬,进一步突出了友人的清高;尾句则是对友人的劝勉和祝福。全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清新明快
诗名:《咏梅二首寄沈孟渊 其一》 断肠诗思满江南,别后姿容总一般。 此句描绘了诗人在远离故乡的江南之地,因思念而引发的痛苦思绪如同江水般泛滥。诗人的情感之深和思念之切,通过“断肠诗思”这一表达方式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情感不仅体现在对故土的思念上,也扩展到了对友人的牵挂之中。因此,“别后姿容总一般”不仅是对自身状态的描述,更是对两人分离后相似境遇的共同感受。 料得林逋惯相惜,肯教寂寞过春寒。
和魏侍御雨中见寄五首其三 张宁 云开乍觉雨声乾,落日登临望眼宽。 白发双亲应念我,悔将书剑入长安。 诗句释义 1. 云开乍觉雨声乾:描述的是当天空的乌云被阳光驱散,雨水停止落下时的情景。这里使用了“乍”和“乾”,前者意为突然,后者意为干燥,描绘了天气转变带来的清新感。 2. 落日登临望眼宽:指诗人在夕阳下登上高处,视野变得开阔。这里的“落日”象征时间的推移和一天的结束
咏梅二首寄沈孟渊 其二 孤根春暖雪初消,香满西湖第六桥。 最是怀人窗下意,怕看明月上寒梢。 注释: - 孤根春暖雪初消:形容梅花在春天的温暖中消融了雪,展现出生机。 - 香满西湖第六桥:形容梅花香气弥漫至西湖的第六座桥。 - 最是怀人窗下意:表达了对某人深深的思念之情。 - 怕看明月上寒梢:形容看到明亮的月亮挂在寒冷的树枝上感到害怕。 赏析:
以下是对“潮落平沙小棹移,雨晴烟柳远含滋。非熊好梦知何日,回首沧洲动远思”的逐句释义: - 潮落平沙小棹移:描述潮水退去,沙滩上的小船轻轻移动的情景。 - 雨晴烟柳远含滋:描绘雨后晴朗的天空和远处烟雾缭绕的柳树,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 非熊好梦知何日:借用传说中的“非熊之梦”,表达了对于何时能再次梦见故人的疑问。 - 回首沧洲动远思:当作者回想起故乡,心中的思绪便随之涌动
【注释】 独桧屏:指诗人所画之屏风。 云母秋堂别,金泥画障非:意思是说屏风上的云母石是秋天的景色,而金泥画障不是真正的山水。 空山埋玉处,孤翠蔽玄扉:意思是说空山上有玉石被埋藏,而屏风上却只有孤翠遮住了玄色的门扉。 【译文】 屏风上的云母石是秋天的景色,但并非真的山水。屏风上只有孤翠遮住了玄色的门扉。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屏风上画下了“独桧屏”,以表达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渴望
【注释】 物色:景物。堪见:能看见。微意:微妙的意思。竟:竟然,到底。 赏析: 写景抒怀,含蓄深婉。“物色”二句,是说眼前所见的景物,已经足以引起诗人的感慨了。“相逢”,即作者与友人不期而遇,这在诗人看来,是一种难得的机缘。可是,当二人相逢时,诗人并没有说什么,也没有表现出什么,只是默默地看着对方,沉默着,没有交谈。“高风”,指高尚、美好的品德。“微意”,即微言大义,即深刻的意义。“已千古”
注释:春天的雨停了,还点点滴滴地往下滴;夕阳西下,寒冷似乎要下沉。 我和你相会时不说话,心中惆怅,想要远游。 赏析:这是一首写景抒怀的小诗。首句“春雨住犹滴”,以春雨之停喻人之别,既见出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亦可见出别后仍念旧交之意。次句“夕阳寒欲沈”,用拟人法写夕阳西沉,暗寓诗人离别之情。第三、四句“相逢不相语,惆怅远游心”,写别后相逢却无话可说,只留下满怀惆怅。此诗语言平易自然,情致委婉
【释义】 你从江上来,快乐在江阴。 黄竹长成笋,却看不到快乐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歌。诗的开头两句是说:我随江水来,来到江阴去。“侬”,侬字原为吴语方言,后为普通话所通用,即“我”。这一句说明作者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实入虚,把一个游子的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 三、四句是写“黄竹笋”:竹子生长到一定阶段就抽发新枝叫“发笋”。笋是竹子的嫩芽,它虽小,但生机勃勃,生命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