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诗句原文: 宿食共相投,枯荷野渚秋。 平生急难意,何用急时求。 接下来提供这首诗的翻译: 译文: 在野外一起吃饭,秋天的荷花枯萎在小溪里。 我一生经历困难,何必急于求名呢? 关键词解释: 1. 宿食共相投:在野外一起吃饭,形容与同伴共享食物,强调友情或同伴关系。 2. 枯荷野渚秋:秋天的荷花枯萎在小溪里,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色,荷叶凋零,象征着生命的衰败。 3. 平生急难意:我一生经历困难
诗句原文: 竹树晚凄凄,天寒相傍栖。 春风疏雨歇,飞上画楼啼。 翻译: 傍晚时分,竹林和树木显得格外凄凉,寒冷的天气使得它们靠在一起栖息。当春风轻轻吹散了雨滴,鸟儿便欢快地飞上了装饰精美的楼阁,在窗户边啼叫着。 注释: - 竹树晚凄凄:描述了天色已晚,竹林和树木显得萧瑟、凄凉的景象。 - 天寒相傍栖:描绘了天气寒冷,鸟儿们相互依偎在一起取暖的情景。 - 春风疏雨歇:春风吹散了细雨
注释: 留犊图:留养牛犊。犊,小牛。留犊,指留养牛犊。 人道:指人们认为。时苗事:按时收割庄稼的事。指农事活动。 怀廉:抱持廉洁之心。不近情:指不因私情而违背廉洁之心。 犹胜:比得上。尸素:比喻没有实际本领的人,也指空有其名而无其实的人。去:离去,离开。 行李:指行装、物品。属归程:指行旅所经之地。归程:回家的路程。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清贫者在农忙季节里,怀持着清廉之心
【注释】 风漾钓丝轻:轻飘飘的钓丝被风拂动。 兰舟不碍行:小船没有妨碍航行。 一声长笛晚,江静月孤明:傍晚时吹响的长笛声,江面平静,只有明亮的月亮高悬在天空。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一幅水乡小景图。首句写垂钓的人悠然自得,钓丝随风轻轻摇曳。次句点出船儿顺水而行,无阻于人。第三句描绘了一幅清幽静谧的画面:夕阳西下,远处传来悠扬的长笛声,江面宁静,只有一轮明月高悬天际。 诗的开头两句写景
葡萄 闻道乘槎客,相携到汉庭。 何缘尝草日,先自入医经。 注释:听到说有乘坐着木筏从天河上来的客人,我与他一起来到汉朝朝廷。他们为何会品尝到在草药上生长的甘露,而你们却早早地进入医学经典中学习呢?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送别友人时写的。诗人与友人共饮,酒酣耳热之际,忽然想到天汉之隔,朋友不能随自己同归故国,不禁感慨万分。诗的前两句,写两人饮酒时的欢情,后两句写朋友不能随自己同归故国
红树满云山,扁舟渡烟水。 载酒欲何之,拟访巢居子。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中游赏的愉悦心情以及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首两句“红树满云山,扁舟渡烟水”以简洁的画面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乘坐着扁舟,在烟雾缭绕的水面上游弋,四周被繁茂的树木环绕,营造出一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氛围。这种场景让人联想到陶潜《饮酒》中的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后两句“载酒欲何之
【注】 湘江:在今湖南省。渭水:在今陕西省。秦楼:秦时宫殿名,旧址在今陕西西安市南郊。 【赏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在湘江之滨的白日里看到湘水的晚景,在渭水边上的秋天里看到渭水的黄昏。“湘”“渭”是地点名词兼动词,表示时间与季节,点出诗人所处的位置与时间。诗人站在白日里湘江边,面对湘江之水,看到它被夕阳映照得一片通红,仿佛是一条红色的彩带。而远处的山峦则在夕阳的映照之下显得格外的雄伟、壮观
【注释】 十年归旧隐,不听蚤朝啼:此句是说隐居了十年了。蚤朝啼,指早朝的钟声。 却向蓬蒿里,昂藏对竹栖:此句写诗人在蓬蒿丛中栖息,昂然自得的样子。昂藏,形容威武、高傲的样子。 【赏析】 这是一首归隐后写的诗,表现了作者闲适恬淡的心情。首联点明归隐时间之长,不闻朝廷晨钟之声,表明自己志趣已定,不再为五斗米折腰。颔联写诗人于蓬蒿丛中栖息,昂然自得的样子,表现出他超然物外的心境
注释: 沈石田山水为于景瞻题 溪山阒无人,凝泊如有待。 满眼古清秋,舟轻不堪载。 翻译: 溪山寂静无人烟,宛如有期待等待; 满眼都是古老的秋天,小船轻轻却无法承载。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邃的山水画面。首句“溪山阒无人,凝泊如有待”开篇即写静寂之景,以“阒无人”表现其空寂之感。第二句“满眼古清秋,舟轻不堪载”进一步渲染了秋天的清冷与萧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
注释:在汝隆的云山图中,烟树双溪在晨雾中苏醒,万壑之中的云霞与春天相融。不知道在林径深处,谁是那位草玄先生?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晨的山水画卷,通过对烟树、云霞、双溪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与生机。同时,诗人通过提问的形式,表达了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欲望,以及对草玄先生的敬仰之情。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优美,令人陶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