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注释:春天的花朵多为红紫色,秋天的花却有白色的和黄色的。 高明的工匠又有什么特别的心思呢?他随意地挥动着毛笔,将花朵描绘得高低起伏、错落有致。 赏析:此诗以花鸟为题材,写春花秋菊的不同美态。全诗采用白描手法,语言简洁明快,形象鲜明生动,色彩对比鲜明,给人以丰富的审美感受。 开头两句“春色多红紫,秋香尚白黄。”写春之花多呈红色和紫色,秋之花则多呈白色和黄色,这是对前两句的具体描写
【注释】 覆船山:即覆舟山,位于中国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西北的镜湖之滨。因山形似倒扣的舟而名。这里指此景。 虚舟:比喻没有实际根基的人。 夜壑:深不可测的山谷。 天工:自然造化。 永戒:永远警惕。 平地:平坦的地方。 波澜:波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游览“真寂八景”之一“覆船山”时所做。作者在游山观景之际,联想到人世间的浮沉,于是发出感慨:“不是虚舟覆,犹疑夜壑翻。”意谓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手法及情感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要求和提示信息梳理内容,并抓住诗句中的主要意象,分析诗歌表达的情感。 “期张天常不至”的意思是:期待着张天常不来。张天常:诗人朋友。这一句写诗人与友人的离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天长:指时间之久;“期”:盼望;“至”:到来。这一句是说诗人期盼张天常能来。“岁尽东风转,衡门日晏开”的意思是
兰竹图为朱武题 其一 悠悠王者香,猗猗君子节。 上下岁寒期,清湘映明月。 注释: - 悠扬如王者之香,君子之节显威严。 - 历经春秋的考验,岁月如清湘水般清澈。 - 在月光的照耀下,如同清湘水映照的明月。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张宁为朱武题作的《兰竹图》所写,以兰竹为主题,通过描绘兰竹的自然风貌和坚韧品质,表达了诗人对君子品格的赞美与向往。首句“悠悠王者香”,以兰竹的香气喻指王者的风范
【注释】: 曲涧桥:指曲涧小桥,在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风景胜区。 水曲沿塘转,桥危藉石支:意思是说水流曲折地环绕着池塘流淌,桥因倚靠着山石而显得十分高耸。 杖藜扶晚过,忽忆韨除时:意思是拄着拐杖走过了傍晚时分,忽然想起了以前除草的日子。 韨除:指割草。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江南水乡景色。诗人在黄昏时分,拄着拐杖,沿着曲水小桥走过,看着周围的美景,心中涌起对过往岁月的回忆。这种情感既是一种怀旧
诗句赏析: - 山静夜如年:描述夜晚的宁静,用“年”字来形容,传达出时间仿佛静止的感觉,营造出一种深邃、宁静的氛围。 - 窗虚独未眠:描绘诗人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无法入睡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对外界的渴望。 - 一枝斜更好:通过对梅花枝的特写,强调其独特的形态和美,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独特感知。 - 月到曲阑边:利用月亮的形象,增添了诗句的浪漫色彩,使整个画面更加生动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题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侧重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综合运用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分析。“楚楚清芬老,别来犹尔芳”,这一句意思是:你虽然已经年迈,但仍然保持着清香。“楚楚”、“清芬”“老”等词语写出了萱草的特点,也写出了它对人的吸引力。“别来犹尔芳”,是说自从离别后
注释: 雪窗兰为雪江题清琴:指琴声清澈。 芳佩:指香气四溢的佩饰,这里指代佳人。邈:遥远。 疏影落斜阳,萧萧复谁采? 疏影:指月光下的树影,也指兰花。落斜阳:指夕阳西下。萧萧:形容风声。复谁采:指谁又能采摘这美丽的月夜呢? 赏析: 《兰江晚泊》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此诗通过描绘一幅幽雅宁静的月夜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全诗句句扣住“晚泊”来写景抒情,情景交融,耐人寻味。
注释: 1. 兰竹图:以兰花和竹子为题材的画作。 2. 朱武:人名,此处指画此图的人。 3. 其二:是诗的第二首。 4. 表表:形容山峦重叠的样子。 5. 青琅玕(láng gān):一种美玉。 6. 倒蘸悬崖水:倒垂的山泉水。 7. 仿佛:好像。 8. 凤鸣阳:凤凰在太阳光中鸣叫。 译文: 这山峦重叠,如同一片翠绿的琅玕石,倒映在山崖的水里,显得更加美丽。好像凤凰在阳光中鸣唱,清风吹过
【译文】 清明时节,池中月圆如璧,半轮月亮在池塘中徘徊。不是僧房近处,歌声悠扬,游人即到泮宫。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池中月的诗。全诗意境高远、清丽婉转,有《唐风》的遗韵。 “清明如判璧”,清明时分,月色清明,像一块美玉。“回抱似弦弓”,月亮在池水中徘徊,像一把张满弓的箭。“不是僧房近”,“不是”是否定副词,意思是说这地方不靠近僧房;“近”是动词,意思是说这里离僧房很近。 “歌游即泮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