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释义】 你从江上来,快乐在江阴。 黄竹长成笋,却看不到快乐的归宿。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情歌。诗的开头两句是说:我随江水来,来到江阴去。“侬”,侬字原为吴语方言,后为普通话所通用,即“我”。这一句说明作者由外向内,由远及近,由实入虚,把一个游子的形象刻画得维妙维肖。 三、四句是写“黄竹笋”:竹子生长到一定阶段就抽发新枝叫“发笋”。笋是竹子的嫩芽,它虽小,但生机勃勃,生命力强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思想情感及艺术手法的把握。解答时注意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如“去年重九”、“今日西风”、“两地秋”、“茱萸满眼不胜愁”等,然后结合题目要求进行赏析。 【答案】 译文:去年九月我和你一起在重阳节这天登高游玩,现在你我却身在两地,面对萧瑟秋风,不禁感慨万千。想到你在南方远隔千里之外遥想重阳节那天登高望远的情景,眼前尽是茱萸却让我难以抑制自己的忧愁。 注释:①刘世亨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点注意情感的倾向性答题。此题要注意抓住关键词“清”“雅”“章怀”等词语理解。 【答案】 ①“想见青宫拂素丝”:想象在青翠的宫殿里
在明朝,张宁创作的《和魏侍御雨中见寄五首·其四》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诗人与魏侍御之间的深厚友情。下面将逐句解读这首诗: 1. 落落惟应鲍叔知:表达了诗人对魏侍御深厚的友情与理解。鲍叔是春秋时期的著名人物,以其高洁的品质和深明大义著称,此处通过比喻,表达了诗人对魏侍御性格的理解与赞赏。 2. 逢时仍抱失时悲:诗人虽然在适当的时候感到悲伤,但更多的是怀有对过去时光的怀念
秦溪山色绕林扉,积雨初晴野树微。 故旧相逢元有约,海鸥何事复惊飞。 注释:秦溪的山水景色环绕着林间小门,连绵不断的春雨刚刚停歇,原野上树木的绿叶还带着晶莹的水珠。老朋友相遇本来就有约定,海鸥为何要突然惊起飞走呢? 赏析: 此诗为作者送别友人而作。首二句写景:“秦溪山色”四字点明地点;“绕”“微”写出了山色之美及雨后之景。 三、四句写情:“故旧”二字说明是久别重逢,“元有约”表明与友人相约在即
和魏侍御雨中见寄五首其五 【双鬓逢秋病转多,野田风雨欲成河。鹊巢不是当年好,天上佳期近若何。】 注释:随着岁月的增长,双鬓渐渐染上秋色,疾病也随之增多,田间的田野上风雨欲成河流之势,令人心忧。曾经美丽的鹊巢不再,天上的美好时光似乎也离我渐行渐远。 赏析:此句以自然景象喻人生,表达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生命易逝的无奈与感慨。同时,“野田风雨”暗指作者在仕途上的艰辛与坎坷
《题画四首其三》的诗句如下:不用青衣马上扶,苍松白石即吾庐。太平时节家家醉,不是高阳旧酒徒。 本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图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中苍松翠竹的生机勃勃和清澈碧水的宁静雅致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这首诗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与人生感悟。诗人以苍松翠竹、清泉碧水为背景,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闲适生活态度。 在解析此诗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首先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容,并分析诗歌的情感。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诗意的基础上理解诗句内容,然后把握情感,最后结合语境作答。“飞鸣宿食四雁其二”的意思是:白羽横空,落未休止,一声风露九江秋。“不知谁是愁中客”,意思是:不知道是谁是那愁闷之中的客人?“梦断天涯十二楼”,意思是:夜深难寐,梦魂飘荡,在梦中,我来到了天边的十二层高楼(指长安城)。赏析:诗人以白羽比喻高飞的孤雁,写出了雁行高翔
注释:客居的心情已经变得凄凉、萧索,向秋意渐浓的深秋时节更甚。诗和酒都已没有了往日的心情,现在只能独自品尝。不知何处传来了寒砧声,让我停下手中的酒杯,因为我近来的情绪已经难以忍受了。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羁旅愁思和对友人思念之情的五言绝句。诗人用“牢落”形容自己的心境,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友人的思念。同时,诗人也表达了自己对于当前生活状态的无奈和感慨。最后一句则直接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受
注释:秋天来临,每天都盼望天晴,早上雨停晚上又下雨。乡愁越来越强烈,庭院里满是衰草等待着蟋蟀的鸣叫。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乡愁的诗。首句“秋来日日望天晴”,诗人每天盼着天气晴朗,可见他的思乡之情是多么迫切。次句“晓雨初收晚又阴”则进一步描述了这种心情。最后两句“乡思较来千倍苦,满庭衰草候虫吟”更是将诗人的思乡之情推向了高潮。全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