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夕阳西下月东升,叶落空斋草又生。 寒暑自更人自老,牛山何必动深情。 这首诗是明朝张宁的《无锡杨叔屿寿藏八景·其三·观物斋》。它以简洁而深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 “夕阳西下月东升”这一景象描绘了一天之中太阳落山、月亮升起的过程。这是大自然中常见的现象,也是生命循环的一部分。诗人通过这一景象,表达了对生命的感慨。夕阳代表了过去,而月亮则象征未来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绝句,其结构严谨,意境深远,语言简练。 我们来分析这首诗的意象和关键词: 1. 幽栖松竹晚阴森 - “幽栖”描绘了一种远离尘嚣、隐逸于自然的生活状态,“松竹”则暗示了高洁的品质。“晚阴森”形容傍晚时分,山中的树木在微光中显得更加幽深,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 2. 过尽红芳与绿阴 - “红芳”指的是盛开的花朵,这里可能象征着繁华或是青春的美好。“绿阴”则是指茂密的树林
这首诗的作者是杨叔禹,他的寿藏八景之一就是《白石庵》。下面是这首诗的内容: 南山斫絮已消磨,涧底荆薪奈尔何。 却爱四围俱白石,玉香深处保天和。 注释: 1. 南山斫絮已消磨:南山上已经砍伐的柳絮已经消失殆尽。 2. 涧底荆薪奈尔何:涧底的荆条柴禾对你们又有什么用处呢? 3. 却爱四围俱白石:我反而喜欢四周都是白色的石头。 4. 玉香深处保天和:在玉石香气深处保护天地之间的和谐。 赏析:
“鸟因飞倦始知还,云本无心也出山” 。 无锡杨叔屿的《寿藏八景》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展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在这首作品中,诗人通过对鸟归巢、云出岫的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态度。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写,更是一种人生哲理的抒发,引导人们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注释】 1、委和堂:指杨叔屿寿的藏书之地。 2、前身后身:佛家语,指前世今生。 3、浮生客:喻指世俗之人。 4、主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 首句“浪说前身与后身”,是说佛家的前生和后生,也就是前世今生。佛家认为,人的一生有六道轮回,即天、人、阿修罗、饿鬼、畜生、地狱。前生与后生是相对而言,但都是暂时的,因为人是有生命的
仲昭竹为湛公题: 仲昭,字子安。湛公即湛文庆,唐玄宗时大臣,因事获罪,被流放岭南,后复官,卒年八十五。湛文庆善画,与杜甫交好。 萧飒秋声满渭川: 秋声萧飒,是秋天的声音,也是秋天的气息。 深沉诗思入湘渊: 湘渊,指湘水之源。诗人以湘渊作比喻,表达自己对杜甫的深深怀念之情。 遥知一径通幽日,曾共山僧听雨眠: 这首诗描绘了两位文人墨客在山林中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他们沿着一条小路行走,寻找着幽静的地方
诗句输出:十载言归人不见,独将书画上长安。 译文:我十年如一日地等待着回归家乡,但家人却始终未见踪影。我只能独自携带画和书前往长安。 关键词注释: 1. 十载言归人不见 - 十年:形容等待的时间非常长。言归:回家。不见:未能见到。 2. 独将书画上长安 - 独:独自。将:携带。书画:指绘画和书法作品。上:前往。长安:古都城名,此处代指目的地或目标。 3. 此情直与江流远 - 此情:此情此景
【注释】 杨叔屿:字寿藏,无锡人。永安堂:杨叔屿的住宅,位于太湖之滨。䲭夷:指少数民族。水东流:指长江之水向东流去。 千年一枕华胥梦:意指人生如梦,转瞬即逝。预买青山办乐丘:指预先在青山中建造了一座别墅,以供自己游玩。 赏析: 这首七律描绘的是杨叔屿的永安堂。诗的前两句“马革功名瘴海秋,䲭夷身世水东流”,表达了杨叔屿对于功名利禄的追求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千年一枕华胥梦
【注释】 吴东升生八十有三:吴东升,字伯阳,号东升子,元代著名的画家、诗人。“八”是虚数词,表示很多。“三”是指三十岁。 以江湖访隐卷索题为书四绝:以《江湖访隐卷》为题,写了四首诗。“题”,就是写诗。 其三:这是第三首。 老健聪明似壮年:《旧唐书·李白传》: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李白的一生,充满了奇遇,他自称:“十五好剑术。”又说:“十五好神仙。”“老健聪明似壮年”
【注释】 双桂轩:杨叔禹的别号。杨叔禹(1539~1613)字叔禹,无锡人。明末清初文学家、书画家。 玄堂:指书房。 燕山:今北京大兴县。 遗植:遗下的树苗。 【赏析】 “小山双桂接玄堂”,首句写景,描绘出了一幅幽雅宁静的画面。作者在玄堂前种下了双桂树,两株桂花相互映衬,香气扑鼻。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体现了他的高雅情趣。 “梧桐秋色两相和,老去惟余清影多。”第二句是写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