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夜晚独自行走的场景,她身着华丽的衣裳,走在月色之下,感受着凉意。同时,她也回忆起了曾经与爱人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心中充满了思念之情。 诗中的“凤仙图”指的是一种以凤凰为主题的图案,寓意着高贵、美丽和吉祥。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描绘女子的华美衣裳和优雅行走姿态,展现了这种美好形象。 “华月中天一凤过”,描述的是夜晚明亮的月亮下,一只凤凰从天空中飞过的情景
【注释】 上界:天上。群仙:神仙。下土司:地上的官员。颠崖:险峻的山崖。桃源:即桃花源,传说中晋代陶潜《桃花源记》中的地方,在今湖南省常德市西南。入梦时:指进入梦中。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诗人借对陶渊明《桃花源记》的赞美,抒发自己向往清闲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诗四句,第一句写神仙们在人间的所见所闻;第二句写神仙们经过艰难险阻才来到人间;第三句写人间两浙一带的景色;最后一、二句说
【解析】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及作者感情的赏析。解答此题,要结合全诗理解诗意和作者的感情。“虎啸龙吟发至和,凤仪鹤舞事如何”“虎啸龙吟”,是说祥瑞之气从四面八方而来,天下太平;“凤仪鹤舞”,是指吉祥如意。诗人认为这种盛世景象正是宋徽宗所期望的。所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宋徽宗的赞美之情。“奎章仿佛赓歌意”,意思是说皇帝赐下御书后,臣子们就像唱诗一样地歌颂皇帝。“只比当时美颂多”是说当时的赞美之词很多
诗句释义: 1. 九鸶不与九思同,托物相规画史功。 - “九鸶”指的是鹭鸶,通常在诗中象征着高洁或孤独的意象。 - “不与九思同”表示鹭鸶并不追求世俗的功名利禄,而是保持其高洁的本性。 - “托物相规”可能是指以鹭鸶来比喻或象征某种道德或行为准则。 - “画史功”指绘画历史中的功绩,这里强调通过鹭鸶这一形象来展现画家的成就和贡献。 2. 风雪满溪寒素在,也应穷处见从容。 -
【注释】 1. 雎鸠:即斑鸠,一种水鸟。 2. 偕:一同。 3. 密处藏:指隐蔽的地方。 4. 河洲:指大河中的沙洲。 5. 幽闲意态:幽静悠闲的神态,也指幽闲的境界,这里指隐逸之境。 6. 周南:即《周南》,《诗经》中的一部分。第一章:诗的开头第一章。 【赏析】 此诗描绘了一个幽静而闲适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首句“净处偕行密处藏”,意为在清净的地方一同行走
逐絮穿花巧弄声,海棠枝嫩蜜蜂轻。 释义:燕子在飞舞时,轻盈地穿梭于花朵之间,它们似乎非常善于利用风力在空中盘旋飞翔,有时甚至能在花间停留,与蜜蜂相互嬉戏。 随风却被游丝绕,飞落春机静不鸣。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通过燕子、蜜蜂等生物的动态描绘,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特点。同时,诗中的“随风”和“春机”两个关键词,也暗示了春天的无常和变化。 注释:客丝——指燕子
注释:九锁山百折回流,桃花源应只是人间。仙家早就有了迷津之术,为什么还让人走错路呢? 赏析:诗人用“九锁山”和“桃花源”两个典故,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的困惑和对世态人情的感慨。在这首诗中,诗人运用对比的方法来表现自己的观点。他用“仙家”和凡人作对比,认为仙家早有“迷津术”,即指他们能够看透世间的名利、荣辱,因此不会让你误入歧途。而凡人却往往被这些名利、荣辱所迷惑,从而走上错误的道路。
傅岩曾托画图传,八翼分明梦上天。 变化升腾先有兆,从来官第号登仙。 注释:在傅岩这个地方曾经有人绘制过他的画像并流传下来,八只翅膀清晰可见,象征着他飞升到天上了。 变化升腾之前就已经有了征兆,自古以来人们就把他的住所称为“登仙”,意思是说他的家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对好友傅岩的赞美之情,表达了他对好友才华横溢、事业有成的美好祝愿。同时
雪溪泛舟图 拂踏冰花上野航,水光沉黑树苍黄。 平生盛有清寒兴,不是山阴访旧忙。 注释:在雪后泛舟于雪溪之上,只见水面上铺满了冰花,小船在冰面上行驶,水光与树木交相映衬,显得沉暗而萧瑟。我平生就喜欢欣赏这种清冷的山水之美,因此这次来并不是为了去山阴县寻访老朋友。 赏析:诗题中的“雪溪”即指“雪溪”。此诗描写了诗人雪中泛舟时所见到的一幅幽美宁静、清冷孤峭的画面,表现了诗人热爱自然
这首诗出自《拜石图》,作者是元代诗人黄公望。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翻译及注释: 1. 鸾鹤风仪锦绣肠,眼空尘海欲飞扬。 - “鸾鹤风仪”形容的是人的仪态优雅,如鸾鸟和仙鹤一样。 - “锦绣肠”则形容内心充满才华和智慧。 - “眼空尘海欲飞扬”意味着这个人的内心世界如同超脱于世俗之上,有着高远的理想或抱负。 2. 如何已在观瞻地,犹作山林旧楚狂。 - “观瞻地”是指可以让人观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