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宁
《题画四首 其四》是明朝王慎中的作品,通过这幅画展现了作者对官场的深刻理解。以下是对该诗的逐句释义: 1. 内史功名:这里指的是在朝廷中通过科举获得官职,名声显赫。"内史"在古代是对皇帝亲近侍臣的一种尊称。"功名振士林"则表达了他在朝中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声望。 2. 东封车驾从登临:"东封"通常指帝王前往东方的祭拜活动。"车驾"指帝王的车驾。"登临"意味着帝王亲自前往某个地方进行巡视或祭祀
【注释】:天潢——指天子的家谱,这里指皇帝。障缺——指天潢中出现裂痕。浮沤——指天潢中的水,喻指帝王之家。混作——混为一谈。万—数词,泛指。南华—即《庄子·逍遥游》,此处借以比喻文章。漱起——指《庄子》中“庄周梦蝶”的故事。汗漫——即《庄子·逍遥游》中“汤之问于甘盘曰:何谓 大冶铸钟乎? 甘蝇问之曰:古之熔金者,有尚铁石者,今之熔金者,有尚金石者,必欲铸钟,则胡为也? 对曰:吾将铸钟
【注释】 鸲鹆:一种鸟类,羽毛呈黑色,尾长,善于鸣叫。古人常用“鸲鹆来巢”比喻贤人隐居。鲁经:鲁国编著的《春秋》经书,是儒家经典之一。 【赏析】 诗以鸟语起兴,写鸟儿初见阳光时的情景。“微微”、“转花梢”,写出了初见阳光的细微、娇柔。“流丽声随雨露高”则写出了鸟儿鸣叫声的特点和美妙。“群飞不逾济”,“济”,指黄河渡口。这里暗指鲁国的孔子,因为孔子曾游历到黄河边上
杂画四首其三 闲看图画想离骚,香草萎垂半野蒿。 何事春风太相误,却教荆棘出林高。 注释解析: - 闲看图画想离骚:形容诗人在欣赏图画时联想到了屈原的《离骚》,通过这种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感慨或思考。 - 香草萎垂半野蒿:这里的“香草”可能指的是一种象征性或隐喻性的存在,而“萎垂”和“半野蒿”则描绘出了一幅草木凋零、生命力衰退的景象,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或社会某种衰败状态的观察。 - 何事春风太相误
平生肉食惭无补,见画令人一惆怅。 祝鲠无人供膳缺,老怀偏与此相便。 释义: 我一生吃惯了肉,但感到没有什么益处,看到画中的肉让人惆怅不安。 没有人给我送上的祝鲠(一种肉),但我偏喜欢它,因为它正好与我的胃口相合。 注释: 平生:一生;惭愧:感到羞耻或惭愧。 画菜:指图画中的肉类菜肴。 怅然:惆怅、不安的情绪。 鲠:鱼骨,这里比喻祝鲠,是古代祭祀时用的肉块。 相便:符合心意,适宜
【注释】 春山:指春天的山野。清话:清谈。投机:投机取巧。会稽:地名,今属浙江。愚妇:无知的妇女。忘情:《庄子·外物》中说:“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后以“栩栩乎”形容对事物非常欣赏、迷恋,或沉醉于某种境界、情趣中而忘却了自身。 【赏析】 诗的首句写诗人在春天的山野间偶遇一个女子,二人相邀清谈,十分投机,不觉天色已晚。次句说两人谈话投机,一直谈到夜深方散
题画四首 其一 群后从容揖逊同,鳏夫一举已徵庸。 当时谟典应难考,直欲西寻太史公。 注释: 群后:指古代的帝王、贵族等统治阶级。从容:态度从容不迫。揖逊(yīn xùn):拱手谦让。同:一致,一样。鳏夫:独身男子。征庸:征召贤能。谟典:谋略,典章制度。难考:难以考究,难以考证。西寻:前往西部寻找,即寻找司马迁。司马迁曾做过汉武帝的丞相,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史学家。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题画诗
【注释】龙虎:比喻英雄豪杰。相辞:指君臣之间相互推卸责任。巢由:相传尧舜禅让的故事,尧把帝位传给舜,舜不肯接受,便去深山中隐居(见《史记•伯夷列传》)。纲常:封建伦理道德。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唐玄宗晚年政治昏暗的愤慨。首联“龙虎风云际盛时”,写当时朝野形势;“明良”两句,讽刺皇帝和大臣们不忠君、不守法;颈联说他们纷纷隐退,“千古纲常欲付谁”。全诗语言平易,但含蕴深厚,意蕴丰富
【注释】: 1. 杂画四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组诗,共四首。 2. 岩扉:指隐者的居所,用“岩”字形容其高峻。 3. 童子:即童儿。这里指隐者的弟子。 4. 闲行:闲适地行走。 5. 鹤未归:隐者与隐士一同放鹤,但隐者已归去,而隐士仍留此,故言鹤未归。 6. 空林:空寂的树林。 7. 斜日:夕阳。 8. 松露:松枝上的霜雪。 9. “满身”句:意谓全身已被松树的霜雪所湿透。 【赏析】:
【注释】 独树:指一棵孤立的大树。溪边石藓斑:在溪边的石头上长满了苔藓,颜色是斑驳的颜色。碧山猿鸟共秋闲:碧绿的山峦和猿猴、鸟儿一起享受秋天的悠闲。怪来翘首斜阳外:奇怪地抬起头来,望向斜挂在西下的夕阳。情绕湘云渭树间:情感萦绕在湖南白云之间和渭河两岸的树木之间。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深秋时节独自欣赏自然之美的情景。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一棵独立的大树生长在溪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