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道
【赏析】 此诗为倪氏池亭陪羽庭太守燕集分韵得东字所作。诗人以高轩新構、卷起朱帘、八月红莲等意象,描绘了一个热闹非凡的宴席场面,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朋友的热情好客。 “高轩新构燕诸公,卷起朱帘罨画中。” 这两句描绘了一幅繁忙而和谐的景象,诗人以高轩新构、卷起朱帘等形象展现了宴会现场的繁荣气氛,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热情招待的感激之情。 “八月红莲犹待客,半天青柳自生风。”
诗句释义: 有客清风坐,乾坤一老身。 昔年曾补衮,今日且垂纶。 江水为襟带,云山自主宾。 只愁难久遁,丹诏下枫宸。 译文: 我有客人在清凉的环境中坐着,整个天地都是我的老身。 从前我曾补过朝衣,今天我却只是垂钓。 长江的水作为我的衣带,云山是我自己的主人和宾客。 只担心难以长久地隐退,皇帝的命令已经下达到枫宸。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隐士的日常生活和心境。首句“有客清风坐”
解析: 第一句: - 关键词:"喜气腾秋日" - 注释:描述了秋天的气候和氛围,给人一种愉悦、庆祝的感觉。 - 译文:秋天的气候里充满了喜庆的气氛。 第二句: - 关键词:"清飙洒夕霏" - 注释:描述风的轻柔与秋天的暮色。 - 译文:清爽的秋风伴随着傍晚的细雨轻轻洒落。 第三句: - 关键词:"醉眠门得掩" - 注释:描述主人公在醉后的状态,可能是在家中或某个地方入睡。 - 译文
注释: 1. 青年期豹变,白首听龙吟。 译文: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才能和品质,到了老年依然能听到龙的吟唱。 赏析:这句诗通过“青年期豹变”和“白首听龙吟”两个形象,描绘了一个人在不同年龄段都展现出卓越才能的品质。其中,“豹变”指的是年轻时的锐气和活力,而“龙吟”则代表着晚年的智慧和深邃。这两句诗展现了一个人的一生都在不断成长和进步,无论年龄大小都能保持自己的本色和才华。 2. 迥隔低昂位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赏析”的提示,然后分析诗歌的内容、手法、语言等,最后点出其效果及影响。 本诗首联,诗人先追忆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忆别东皋上”,写诗人在东皋上与友人分别。“不共吟”,是说这次分别后不再有相聚吟唱的时候了。《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云:“相逢未识面,道远莫致之。”可见古人对于朋友的思念,往往不是一时一地的
【注释】 兔泉:指泉水。探夜月:指月亮照在水面上,像兔子的毛皮一样泛着银光。熊耳:山名,在今陕西商洛市西南。挹岩霏:指手捧飞溅的水珠。 无尘点:没有一点污秽的痕迹。土挥:指泥土被冲刷干净。 乡关心已遂:家乡的心情已经得到满足。城市迹全稀:城市的踪影已经很少了。 尚爱慈湖水:还爱这清澈的湖水。娟娟照戟扉:月光明亮地照耀着戟门的窗格。 【赏析】 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注释】 1. 锡山:在今江苏省无锡县,因锡山而得名。白云期:指白日飞升的神仙生活。 2. 别后多君只自怡:离别之后你总是自我安慰。 3. 三复:再三读。 4. 几回携手:几次手牵手。 5. 茅堂:茅屋。 6. 人物如林:人很多,像树林一样。 7. 一觞一咏:每杯酒每一首诗。 8. 古人茶宴亦留诗:古人的茶宴也留下了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有严的,表达了自己对友人的思念和祝愿
【注释】 登九成台:登高望远,登上九成台。九成,即九层之台。 重华不见独登台,台倚孤城日月开:只有舜帝能登此台,因为舜是重华的别称,他登此台时,只见孤城在日月中升起。 似听箫韶千载上,虚疑凤鸟九霄来:似乎听到了箫韶音乐,那是千年前舜帝的音乐,仿佛看见凤鸟从九霄飞来。 乱山北起迷烟树,双涧南流浸绿苔:远处群山纵横,烟雾笼罩树木;两条山涧南流,溪水滋润着青苔。 回首苍梧天咫尺,南巡曾带跸尘回
【注释】 高凉:指广西。邹通守:作者的朋友邹应龙。石龙:地名,位于广东。次韵:即依原诗的韵脚来填写新诗。 【赏析】 这首诗是酬答友人邹应龙的一首七律。首两句说自己二十年间一直苦苦追求,如今终于得见,万里之遥也倍感亲切。第三句说明月可以无酒,青山却有邻居。第四句说自己天垂南海阔,水涨北溪新。第五句说不如意的事情很多,只好放弃仕途。最后一句说空有满腹的才学,但却惭愧自己没有用处。
【注释】 孤踪随宝地:孤独的踪迹随着美丽的土地。宝地,美好的土地。 硕德重禅林:高尚的德行使得佛教的丛林更加神圣。硕德,高尚的德行。禅林,佛教的丛林。 雨遍龙归洞,天空鹤在阴:雨水遍布大地,龙回到洞穴里去,高高的山峰上白鹤盘旋飞翔。雨遍,雨水遍布。龙回洞,传说中的龙回到山洞里去。天空,天空中的云气飘浮不定。鹤在阴,白鹤在山间徘徊。 泉声山路静,松影石塘深:泉水的声音和山路上寂静的环境相得益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