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斯道
【注释】 答马易之编修次来韵:应和马易之编修的诗。马易之,名不详,编修是明代的一种官衔,为翰林院编修官。董狐、贺监:春秋时鲁国的史官董狐敢于记载真相,不畏强权,被尊为“良史”,而春秋的作者左丘明则以直书为耻,故称“笔”。贺监即左丘明,贺监宁忘日月湖:贺监(左丘明)也忘记日月湖,因为左丘明在《左传》中多次提到日月湖。董狐无愧春秋笔,贺监宁忘日月湖,深喜欲归先有信:指董狐与贺监都敢于直书真实
这首诗是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深思念和祝福。下面是逐句的解析: - 首联:采芳终日水云乡,岂料天书落耿光。 - “采芳”:采摘花草。 - “终日水云乡”:整天在山水之间徜徉。 - “岂料”:没想到。 - “天书”:这里指皇帝的诏书,暗示朋友将要得到皇帝的重用。 - “落耿光”:落在耿光,指被耿光赏识或录用。 - 颔联:玉气久曾冲碧汉,钟声今复起清霜。 - “玉气”:形容美好的气质。 -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的理解、分析及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整个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人的心情或者想法。 题干为“野堂为朱梦良赋”,意思是“野园别墅为朱梦良所赋”
章复彦许我画菜作诗来催促 采葑何必首阳东,翠叶葳蕤在眼中。 倾国可堪夸绝艳,灌园端合想连筒。 迟徊公馆应无事,洗涤膏粱信有功。 老我不能忘此味,几回题品学涪翁。 释义:章复彦邀请我画菜作诗以催促,我欣然答应。他问我为什么喜欢采葑菜,我说它翠叶茂盛,美如佳人。章复彦称赞我的才华,我感叹自己不能忘记这美味的菜
诗句释义与注释: 1. 官事萧闲故友多,每因持酒发悲歌。 - 翻译: 公务闲暇之余,朋友相聚饮酒,我常常借酒抒发悲叹之词。 - 解释: “萧闲”指清闲无事,“故友”指老朋友,“悲歌”通常指表达悲伤或感慨的歌曲。整句表达了作者在繁忙的公务之余,通过与老友相聚喝酒来释放压力、表达内心的悲伤和忧愁。 2. 石生参幕真无忝,徐庶思亲可奈何。 - 翻译: 石生辅佐朝政,没有玷污自己的名声;徐庶思念家乡
诗句释义: 月出花开酒一卮。去郭自穿东郭履,出门空咏北门诗。暝云接地山昏早,急浪冲沙雁落迟。归到严陵烦一问,高台垂钓只今谁。 译文: 在月色下,花儿开放了,我们共饮一杯美酒。我穿着东边的鞋子走出了城,而你却只能在门前吟诵北门的诗篇。天色渐暗,乌云笼罩大地,山变得昏暗。海浪汹涌,大雁被急流卷走,时间似乎变得缓慢。我回到家乡时,希望你能询问一下现在还有谁能像张志和那样在高台上垂钓。 赏析: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前者。考生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何”“坐”“度”“倚”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 春风奈此玉人何,贺监宅前春水多。茶灶笔床天上坐,酒船花担镜中过。紫骝何处嘶晴日?白鸟当门弄碧波。更爱小桥杨柳外
这首诗的原文是: 杨柳池边燕子飞,藜床低小竹边移。云天华岳持高论,秋水芙蓉出赠诗。咫尺动成千里隔,绸缪终有百年期。去年曾下清风榻,话到无怀未出时。 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与译文: 第1首: 杨柳池边的燕子在飞翔,简陋的竹床边上我独自坐着。 注释:杨柳池,指的是一个池塘或小溪边上长着柳树的地方。燕子,春天常见的鸟类,常在此处飞舞。藜床,是一种用藜草编织的床。这里形容诗人的住所简陋,环境清静
【注释】 凄风冷雨:形容秋风秋雨,天气寒冷。 绸缪(móu):织布的机杼声,比喻思念之情。 好怀:美好的情怀。 瀛洲:神话中仙人居住的地方,指仙境。这里指作者向往的理想境界。 【赏析】 “中秋遇雨”,点明节令和天气;“正绸缪”,写诗人面对这风雨交加的天气,心情十分沉重,有如织女对牛郎之相思。“佳节难将酩酊酬”(在良辰美景之际,本应借酒浇愁,却因下雨而无法畅饮)
【解析】 本诗是一首七律,全诗四句,每句七个字。“读书窗前烟草深,三年独守荒山阴。”首句写景起笔不凡,“烟”字用在开头,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浓雾弥漫的幽静之境,而“窗前”二字又点出此乃读书之所,为下文作铺垫。“三年独守荒山阴”则交代了时间,表现诗人的清苦生活和坚忍不拔的意志。 “出门驾舆舆脱辐,闭户烧铅铅不金。”第二句紧承“三年独守”,写诗人的生活。这里既表明了诗人的贫寒,也表现了诗人的坚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