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振
注释:君王的恩情如天,使我远行至万里之外;客居他乡,路途中经过千山万水。 赏析:这是一首表达游子思乡之情的诗。首句“君恩来万里”写皇帝的恩宠,使诗人被远遣到万里之外的异域。次句“客路出千山”写诗人离开家乡,跨越千山万水,踏上漫漫旅途。这两句诗既写出了游子身不由己、远赴他乡的凄凉,也抒发了对故乡的无限依恋之情。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意境高远,情感真挚而深沉
伐棘篇 砍伐荆棘。何所,什么地方。山之巅,山顶。秋风颾颾,秋天的风声阵阵。棘子丹,荆棘中的果实。折根破柢,砍断了树根。斸夫,砍柴人。趑趄,犹豫不决的样子。汗污颜,汗水流到脸上。攒锋束芒,聚起锋利的锋芒。趋道还,往路上奔去。𦽑之森森,树木丛生。缭长藩,围绕在藩篱周围。暮冬号风雪暗天,冬季的风雪遮蔽了天空。漏寒不鸣守犬眠,狗也不叫。主人堂上多金钱,主人的房间里堆满了金银财宝。东陵暴客来窥垣
诗句注释与赏析: 1.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 “考终”指的是生命的结束或终结。这里可能表达了伍彬在晚年回顾一生,白发已生,意味着他已经到了人生的晚期。 2.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 “庭树”指院子中的树木,“鸟频啄”形容树枝被频繁地敲打。这可能象征了自然的活力和时间的流逝。 - “山房人尚眠”则描绘了一种静谧的山居生活,人物在休息。 3.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
注释:汉公曾经说赞惠泉老师,解释《楞严经》并作诗。今天我来时,老师已经离去,草堂中风雨交加,已经很长时间了。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的《题惠泉师壁》。诗人在这首诗中回忆了自己曾向惠泉师请教佛法的经历,并赞美了他的学识和才华。诗中还表达了对老师离去和草堂风雨的感慨。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
伐棘何所山之巅,秋风颾颾棘子丹。折根破柢坚且顽,斸夫趑趄汗污颜。 攒锋束芒趋道还,𦽑之森森缭长藩。暮冬号风雪暗天,漏寒不鸣守犬眠。 主人堂上多金钱,东陵暴客来窥垣。举手触锋身陨颠,千矛万戟争后先。 襟袖结裂不可揎,蹠破指伤流血殷。神离气沮走蹁跹,数尺之墙弗复攀。 索头丑奴搔河壖,朔方屯师连七年。木波马领沙填填,气脉不绝如喉咽。 官军虎怒思吼轩,强弩一发山河穿。将不叶谋空即安,玩养小丑成陨颠。
汉公尝说惠泉师,解讲楞严解赋诗。 今日我来师已去,草堂风雨立多时。
考终秋鬓白,归隐旧峰前。 庭树鸟频啄,山房人尚眠。 寒岩落桂子,野水过茶烟。 已结劳生念,虔心向竺乾。
宋永州祁阳人,徙居潭州湘潭,字子发。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 召直史馆,复出知滨州,守城退敌,诏书褒奖。 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 真宗景德中,为福建巡抚使,俄判登闻鼓院。 会修《两朝国史》,为编修官。 大中祥符初,使契丹,归撰《乘轺录》以献。 擢知制诰,同修起居注。 文词温丽,尤长诗咏。 及居文翰,文笔尤称精厉,掌职事亦推敏赡。 撰《九国志》,书未成而卒
宋永州祁阳人,徙居潭州湘潭,字子发。 太宗淳化三年进士。 授大理评事,通判邠州,徙徐州。 召直史馆,复出知滨州,守城退敌,诏书褒奖。 入判大理寺,改太常丞。 真宗景德中,为福建巡抚使,俄判登闻鼓院。 会修《两朝国史》,为编修官。 大中祥符初,使契丹,归撰《乘轺录》以献。 擢知制诰,同修起居注。 文词温丽,尤长诗咏。 及居文翰,文笔尤称精厉,掌职事亦推敏赡。 撰《九国志》,书未成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