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诗曰:师者人之范,辨惑正吾疑。苟不就有道,伥伥其何之。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师者人之范”:“师者人之范”指的是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典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辨惑正吾疑”: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疑惑,从而形成正确的见解和信念。 3. “苟不就有道”:如果学生不能追随有道德的人,那么他们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4.
【注释】: 1. 耻:羞耻之心。维:维系,系结。2. 在心:指内心。3. 不善临吾前:不善对待我。4. 真如:真实如。5. 负芒刺:背负着芒刺一样的东西。比喻有过错,有愧于心。 【赏析】: 《论语·子罕》说:“其为人也孝弟(对上尊敬、下爱护)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且喜欢尊敬师长,这样的人就很少
【注释】1.东鲁:春秋时鲁国在今天的山东地区。2.斯文:这里指儒家的学说。3.垂训:教诲、训示4.万世:代代相传5.宗师:本义为“大宗”,这里是尊崇孔子的意思 【赏析】此诗赞美孔子,赞扬他的学问和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影响力。首句点明地点,第二句指出孔子的学问在当时就非常有影响,第三句说明他的学问是后代学习的榜样。第四句表明孔子对后世的教育有着重大的影响。最后一句强调孔子的地位崇高
注释:我恭敬地模仿曾参(即子,孔子的学生,曾子)的行为,面对深渊时小心谨慎,如同行走薄冰。 平生传圣训,要具孝经书:我一生都在遵循圣人的教诲,努力阅读并学习《孝经》等经典文献。 赏析: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儒家思想的重视以及对孝顺的坚持。"敬谨曾参氏"四字体现了诗人对曾参这个古代贤人的尊敬与模仿;"临深履薄如"则描绘了诗人在生活中小心翼翼、如履薄冰的形象
【注释】 义:指道义。维:保持。在心:心中。制:约束,制约。惟:只有,仅仅。理:道理。为理所宜:按道理应该做。不徇情所利:不受感情所左右。 【赏析】 《闲居杂咏三十二首·其三十》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一首诗作,此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笔调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准则。全诗共四句,每句话都有其深刻的内涵。首先,“义以维其心,在心常有制”这两句诗表达了作者对于道德规范的重视。他认为
译文: 朋友是人的辅助,以善意来切磋磨砺。如果不采纳正直坦诚的劝告,那将如何减少自己的德行? 注释: 友者人之辅:友人是人的辅助。 以善相切磨:用善意来互相切磋磨砺。 不取直谅闻:不采纳正直坦诚的劝告。 其如损德何:那将如何减少自己的德行? 赏析: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道德修养的重视。"友者人之辅,以善相切磨",说明朋友之间的相处应该是互助互勉,共同进步的过程。"不取直谅闻
注释: 1. 善者性所有:善,本性中就存在的东西。 2. 不可无诸躬:诸,众;躬,自身。 3. 每见必勇迁:每次遇到困难都勇敢地改变。 4. 吾德乃可崇:我的品德就可以被尊崇了。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对于“善良”这一人性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善良的重视和推崇。诗人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具备善良的本性,而这种善良不仅仅是外在的表现,更重要的是内心的坚持和实践。因此,每当遇到困难时,都应该勇敢地改变自己
【注释】: 1. 改过:改正错误、过失。 2. 过者:过错,过失。 3. 动之差:使之发生差错。 4. 毋容实诸己:不允许自己有错。 5. 才觉:刚发现。 6. 必速:必须。 7. 乃不为吾累:这样就不会成为我的包袱了。 8. 赏析: 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一种对于错误的自我反省和改正的态度。他认为,如果一个人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必须立即改正,否则这个错误将会成为他的累赘。这种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注释】 礼:指礼节、礼仪。维:维系,保持。在:守。心:指思想感情。 【赏析】 《礼维》是宋代诗人邵雍的五言律诗之一。此诗通过“礼”字来表达作者对礼节的重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首句点明主旨,即用礼仪来维系自己的思想感情;第二句强调礼节的重要性,只有遵守礼节,才能做到言行一致;第三、四句进一步说明,只有遵守礼节,才能保持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受外界干扰。全诗语言简练,含义深刻
【注释】廉:廉洁 维:保持,维系 辨(biàn):辨别 真如视土粪:比喻为官清廉,不贪不腐。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闲居之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于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质的赞美和向往。 译文: 廉洁地维系着内心的清明,心中常常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像看待泥土一样对待财物,始终保持清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