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久不雨 草庐卧龙目未开,岩溪作霖手未抬。 苍生望望亦劳尔,霶霈甘泽从何来。 注释:长时间没有下雨了,诸葛亮(卧龙)还在草庐中躺着,他的眼中也未曾睁开,在期待着雨水的到来。他正在为降雨做祈祷,然而他的祈祷却似乎并未得到回应。老百姓望着天空,都在为干旱而感到忧虑和疲惫,他们不知道这甘甜的雨水将从何处而来。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期待已久的雨景画面。诗人以“久不雨”作为开篇,表达了人们对雨水的渴望
【注释】使车:使臣。南骛:指南方的流驶。吾邦:我的国家。端严毅直风:端正严肃、刚正不阿的品格。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全诗通过送别和勉励,表达自己对友人的敬爱之情。 首句写送别的情景。使臣南来,经过自己的国家,自然要受到隆重的接待。“幸挹”是感激之意,“端严毅直风”是赞美之词,是对自己人品的肯定。 次句说感谢两年勤于教诲。“勤尺素”即勤勉学习,“尺素”是书信的意思。这句是说自己在朋友的教育下
以下是对《训儿童八首 其三 颜子》一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句释义及译文 1. 贤哉颜氏子 - “贤哉”表示赞美,“颜氏子”指的是颜回这个人。 2. 陋巷独幽居 - “陋巷”意指贫穷而狭小的居住环境,“幽居”表明他在这样的地方依然保持内心的宁静和高尚。 3. 箪食与瓢饮 - “箪食”是一种用竹子编织的饭篮,“瓢饮”是饮水用的葫芦
【注释】: 1、应对:回答长辈的问话。 2、惟:只,只有;诺:答应声。 3、长问逊为辞:长辈问话,自己要谦逊地回答。 【赏析】: 这是一首训教儿童的诗,是古代蒙童必读的读物之一。此篇以“应对”为主题,强调在对上应尊、对下应卑、与长辈说话要有礼貌等。其内容虽属老生常谈,但用词简练,句式整齐,朗朗上口,易于记诵。 首两句写儿童应长辈之命应答时的态度。“应对须恭谨”,说明回答长辈的话时要恭敬谨慎
【注释】紫阳:指紫阳郡,位于今江西上饶一带。门户:指郡治所在地。耸:高耸。骈(pián)往:往来。几计:几乎数不过来。几:几乎。老弥笃:形容忠诚。交溪:指信州(治所在今江西上饶),因境内有信江而名。深传:深厚的影响。 【赏析】这首诗是送别友人归任的赠诗。首句写郡治所在之高;次句写郡治之地,人多而杂;三句写友人为人忠诚
【注释】 人子:指儿子。 勤于孝:对父母的孝敬要尽心尽力。 无时志不存:没有一刻不在想着父母,时刻想着他们。 夜来:晚上。 安寝息:安然地睡下,休息。 早起:天还没亮就起床。 问寒暄:询问天气冷暖和身体状况。 【赏析】 这是一首劝诫儿女要孝顺父母,不要辜负了父母养育之恩的诗。全诗语言朴实,感情深厚,寓意深刻,是古代儿童教育的典范。 第一句“人子勤于孝”,直截了当地表明主题,告诉人们,作为一个儿子
【注释】 洒扫:指清扫室内。 奉水微微洒:用微湿的布擦拭。 恭提帚与箕:恭敬地提起笤帚和簸箕。 室堂须净扫:要打扫室内,使干净、整洁。 几案亦轻麾:也轻轻扫过几案。 麾:古代用竹竿做指挥的工具,这里比喻用笤帚扫。 【赏析】 这首《训儿童诗》是唐代诗人韩愈的作品之一,共八首,这是第六篇。此诗是教儿童学习劳动的,内容十分具体。开头两句说:“奉水微微洒,恭提帚与箕。”意思是用微湿的布擦抹
诗曰:师者人之范,辨惑正吾疑。苟不就有道,伥伥其何之。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师者人之范”:“师者人之范”指的是老师作为学生的榜样和典范,他们的言行举止、品德修养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 2. “辨惑正吾疑”:通过老师的指导,学生能够识别并解决疑惑,从而形成正确的见解和信念。 3. “苟不就有道”:如果学生不能追随有道德的人,那么他们就会迷失方向,无法找到正确的道路。 4.
【注释】: 1. 耻:羞耻之心。维:维系,系结。2. 在心:指内心。3. 不善临吾前:不善对待我。4. 真如:真实如。5. 负芒刺:背负着芒刺一样的东西。比喻有过错,有愧于心。 【赏析】: 《论语·子罕》说:“其为人也孝弟(对上尊敬、下爱护)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一个人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并且喜欢尊敬师长,这样的人就很少
注释:孔子四十岁时,对世事已无所迷惑;孟子四十岁了,但仍然保持赤子之心,没有动心。你现在已经四十岁了,但是德行还没有成熟,不能不痛自箴省。 赏析:此诗为勉励人勤学苦练之作。首句“孔子四十而不惑”,“四十而不惑”,是孔子的名言,意谓到了四十岁,对各种事物都有了认识,不再有迷惑不解之事。“尔年已及德未就”,“尔年”指你自己,“年及”就是已经到、到达的意思。“德未”指你的品德还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