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淳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考生默写时必须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考生要结合具体语境准确默写,如“蔽思无邪”等重点字词,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词:蔽、主、敬、绅、涵泳。 【答案】 诗句释义:《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理学家朱熹所作的一组诗
【注释】 ①周翁:指周敦颐,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人(今湖南道县)。 ②图太极:以《太极图说》为教。 ③张子:指程颐,字正叔,河南人。 ④订顽:《周易》中说“艮”的上卦为“艮”,下卦为“止”,故有“艮止”、“定止”之意,程颐认为《易经》是圣人所传的至理,要人们去体察和遵循;又认为“定止”是“艮”的象征,故用“艮”来象征“定”。 ⑤几席间:坐卧之处。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儒家学说的推崇与向往
【注释】 始学:开始学习。何所主:从哪里作为学习的准则?以心为严师:把心当作严格的老师,即用内心的道德标准来衡量自己。内惧:内心恐惧,害怕做错事情。隐微:细小隐秘的。毋自欺:不要欺骗自己。 【赏析】 这首诗是陆游在隆兴书堂作客时所作。诗中表达了他对于学问的认真态度,强调了“学必求其放心”。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赏析。“隆兴”是南宋理宗赵昀年号,《二程自警诗》是程颐、程颢兄弟所编著的《河南程氏遗书》中的一部分,共三十首,为程颐晚年的作品。《二程自警诗》中“自警”是指“自己警戒”,即“自我反省”。此诗作于隆兴年间,诗人此时四十五岁,已步入晚年。在这首诗中,他以自己的一生和人生经验教训告诫世人要珍惜光阴,勤奋进取。“二程”指宋初理学家程颢、程颐兄弟俩。他们二人都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大师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隆兴书堂自警时所写。全诗共十句,依次为: 细味古人书,惕焉重深惭。 循首以至足,百无一二三。 细味古人书,惕焉重深惭。 古人学问本自苦,更寻个中滋味甘。 循首以至足,百无一二三。 古人学问本自苦,更寻个中滋味甘。 古人学问本自苦,更寻个中滋味甘。 注释:细细品味古人的书籍,我内心深感惭愧,因为我知道,我所学的知识远不及古人。 仔细研究古人的学说,我逐渐领悟到其中的道理
【注释】 克己:克制自己。贵乎严:以严格为贵。存心:存留于心中,指操守。大而正:大而且端正。改过:改正过错。吝:吝惜。任道:遵循道德。劲:刚强有力。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书堂自警之作,表达了他对于自我修养与道德修为的深刻见解。诗中强调了自律的重要性,认为严格约束自己是一种美德,能够让人保持正直的心态;同时,也提醒人们要勇于改正错误,不因小节而犹豫不决,更应坚持自己的信仰和道德准则
释义: 知道要实现自己的行为,行为要以精通知识为前提。 这二者互相促进,不能偏废其一。 注释: 知:知道,了解。达:实践、实行。行:行动、做事。精:精通,深明。二者:指“知”和“行”。 互相: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发:促进,推动。 偏废:偏废其一,偏重一方面。 赏析: 这首诗强调了知与行的辩证关系。作者认为,知道怎么做才能实现自己的目的,而行动要以对知识的深入理解为前提。只有这样
【注释】 器局:才能和度量。事:指世事、官场。勿:不要。卑污:卑鄙下流,庸俗。 俗士:平庸的人。君子儒:有学问、有道德的君子,这里指高尚的道德品质。 【赏析】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是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做,共五首,此诗为其中十一。 首句“器局事宏大”,意思是说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胸怀大志,不拘小节,要立志高远。第二句“心期勿卑污”,意思是说要有自己的主张,不能随波逐流。第三句“俗士不必效”
大学教导我们,要谨守矩度;中庸之道,强调谦逊自省。 那些古人的智慧,值得我们去学习;希望我们每天都能做到自我反省
《隆兴书堂自警三十五首 其一》是南宋理学家陈淳的作品,通过自我反省和自我警示的方式,表达了他对道德修养和内心平静的追求。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1. 堂中鹤发老:在书堂中,年事已高的老人,形容自己虽年岁已高,但心态依然年轻。 2. 臞臞未能宽:虽然身体瘦弱,但心境并不宽广,意味着在面对困难时,仍保持着一种宽容的心态。 3. 泮涣而尔游:泮涣,指泮水,古代用以祭祀的水,这里比喻学问或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