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草堂琴瑟罢,羽化竟何如。 那复乌藤杖,空传白鹿车。 沙湍且鸥鸟,天地即蘧庐。 白首林君复,终无封禅书。 注释解析 1. 草堂琴瑟罢 - 指诗人在草堂中弹奏琴瑟的生活结束了。 2. 羽化竟何如 - 表示对孙太初的仙逝感到惋惜和不解。 3. 那复乌藤杖 - 暗示孙太初生前使用过的黑色藤杖已不再持有。 4. 白鹿车 - 古代神话中仙人所乘之车,象征着超凡脱俗。 5. 沙湍且鸥鸟 -
诗句原文: 长夏碧岩好,萧萧千竹林。看山白屋静,息驾古藤阴。震泽惊波在,洞庭归鸟深。楚臣新去国,漫有卜居吟。 译文: 在长夏时节,碧绿的岩石显得格外美好,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的声音。我站在山中一座白墙的房屋前,静静地看着外面的世界。我停车在古老的藤蔓之下休息。远处的震泽湖面上,波浪拍打着岸边,仿佛能听到水声。而远处的洞庭湖上,飞翔的鸟儿越来越深,如同一幅画卷缓缓展开。我想起了楚国的大臣离开祖国
注释: 1. 喜到晋陵郡,行逢诸子招。 2. 竹林初散帙,槐树已鸣蜩。 3. 绕径驯朱鹤,通池接画桡。 4. 遥思荷蓧者,去作羽山樵。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晋陵美景和游子思念家乡的诗歌。首句“喜到晋陵郡,行逢诸子招”表达了诗人对晋陵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思念。次句“竹林初散帙,槐树已鸣蜩”描绘了晋陵的自然风光,竹林、槐树等都充满了生机,而蝉鸣则更增添了一丝秋意。第三句“绕径驯朱鹤
解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诗人离别赤城后的心绪。从诗句“自别赤城去,藏身金马门”,可以看出诗人离开了他熟悉的赤城,选择了金马门这个地方作为隐居之地。接着,“莼鲈心独苦,林壑道何尊?”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对山林的向往。最后两句“万事风波过,三年魂梦存”,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过去时光的回忆。最后一句“终焉共携手,采秀入桃源”则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生活充满希望和期待的心情
注释: 1. 耿耿:形容心中有所思念,难以忘怀。孙楚:东汉末年名将,字元瑜,南阳郡新野县人。 2. 溪边青竹门:指孙山人的住所在苕溪边,门前有青翠的竹子。 3. 未同苕水月:没有和苕水之月相会,苕水是长江的支流,此处指长江。 4. 竟失汉阴原:最终失去了汉水南岸的原野。汉阴原是古代地名,这里代指故乡。 5. 寿天真诠外:真谛无法传达给他人。 6. 风云孤梦存:梦中的景象如同风中云彩般飘忽不定。
【注释】 寄施:寄托。施,这里指施州(今属贵州),是诗人的故乡。侍御:官名,指施州知州。 南昌:古地名,在今江西南昌附近,诗人曾隐居此地。隐君子:指诗人自己。绿云:形容山高树密,遮天蔽日。 神交久:意即神交已久。色会难:意即相见的机会很难。色,同“识”。 伐木:古人常用此来表示对山林生活的向往。风湍:水流汹涌湍急。 下县榻:离开官府回到故里。县榻,县衙里的床铺。黄箨冠:古代一种用竹皮做的帽子。箨
注释: 1. 宿胜果寺:过宿胜果寺。胜果寺,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虎丘山南麓。 2. 游吴复适越:游历吴地又返回越地。吴、越,春秋战国时为两个诸侯国,秦并天下后,分立为二。这里指从江苏到浙江。 3. 漫(màn)宿赞公房:随意住在赞公的房子里。赞公,唐代僧人,名不详,俗姓何,住苏州天平寺,有别墅。 4. 小隐薜萝密:隐居山林幽僻之处。薜萝,一种藤蔓植物。 5. 大观江海长:广阔的江海无边无际。 6
诗句释义与赏析: 屴崱峰 - 屴崱:意为高耸入云,形容山峰巍峨壮观。 - 峰:山的最高部分,此处指高大的山峰。 盘礴地灵在,东南天柱高。 - 盘礴:盘绕、盘旋,这里形容山峰如同盘踞一般,显得雄伟而神秘。 - 地灵:指大地之灵气,暗示山峰蕴含着丰富的自然力量。 - 东南:方位词,表示方向,此处特指东方和南方。 - 天柱:比喻山峰如柱子般耸立,强调其高度和坚固。 三江转燕尾,百粤乱牛毛
译文: 我不追求寻找诗歌的乐趣,只是沉浸在情感之中日复一日地闭门造访。 我乘坐牛车前往,拄着锡杖行走在空荡的山间。 我把世事看做风尘之外的事情,将身心完全投入到花鸟之间。 秋天我住在斋堂中,吃着橡子和栗子,你那美好的容颜让我倍感欣赏。 注释: - 不作寻诗计:不再去考虑找诗的乐趣或计划。 - 沉情日闭关:沉浸于情感之中,每天都闭门不出。 - 牛车载上乘:乘坐牛车,意味着外出旅行或远行。 -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分析意象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求学生在课内学习时对所学内容有充分的理解,然后根据题目要求调动课内外知识,从诗歌的意象、手法、意境等不同角度进行赏析。本题属于“全诗理解”类型题,考生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并注意抓住诗歌中能体现作者情感态度的诗句来赏析,此诗首联写到“凤林五百户,活计在山溪”,诗人以凤林五百户为线索,写山民们辛勤劳动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