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善夫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厌见雪如麻,不见梅放花。 - “厌见”表达了作者对于频繁遇到大雪的厌倦感,“梅放花”则是形容梅花在冬季绽放的情景。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景象的细腻观察以及情感上的微妙变化,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有对严寒天气的无奈。 2. 江北是客路,江南是客家。 - 这里的“江北”指的是长江以北的区域,而“江南”则是长江以南的地区。通过使用“是客路”和“是客家”
在冰封的江面上,一叶孤舟在寒风中摇曳,无法入睡的旅人只能听着枕边的悲风声。这诗句描绘了一幅静谧而又孤独的画面,展现了旅人在寒冷环境中的心境。 译文: 江面上结满了像镜子一样平的冰,断裂的声音像是雷鸣一般响亮。孤舟上的旅人无法入睡,枕边只有悲伤的风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写,表达了旅人对旅途艰辛和孤独的感受。诗人以“冰合如镜平”来形容江面结冰的景象
【注释】: (1)商意变绿荷:商代的荷花。 (2)秋风落江渚:秋天的风落在江边的小洲上。 (3)零露忽泥人:指荷叶上的露水,像是落在泥人头上。 (4)愁闻鹡鸰语:听到鸟语中带有悲切的意思。 【赏析】: 此诗为咏物抒怀之作。首句“商意变绿荷”,写荷叶由夏而秋,从翠色变为淡黄;第二句“秋风落江渚”,则描绘了秋风扫落叶,飘落在江中的小岛上的情景,衬托出诗人内心的惆怅与不安。第三、四句“零露忽泥人
东园 汶口园仍好,商于草已芜。 谁歌采芝曲,高调满江湖。 注释与赏析: 东园:这里指诗人的家园林。 汶口园仍好,商于草已芜:汶水之北、长淮之南一带,曾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但如今荒废了,杂草丛生。 商于:古地名。汉高祖时置,因在今湖北境内,故称“商于”。后泛指汉地。这里代指汉地。 芜:荒芜。 谁歌采芝曲,高调满江湖:谁还会唱着《采芝操》这样的高亢激昂的歌曲?歌声弥漫在长江和黄河之间。 采芝操
以下是对“无题三首 其二”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1. 诗句释义:叹息复叹息,泪沾头上巾。青萍将底用,光掩属车尘。 - 叹息复叹息:连续不断地叹气,表达内心的痛苦和无奈。 - 泪沾头上巾:泪水打湿了头巾,形容悲伤到了极点。 - 青萍:一种水生植物,此处可能指代某种情感或境遇。 - 底用:什么作用、用途。 - 属车尘:与属车有关的尘埃,这里可能指代过往的记忆或经历。 2. 译文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此诗是五言律诗,“闭门对孤灯,开门见明星”二句写诗人闭门苦读时,窗外有星星闪烁;“默默心底事,礧磈谁能平”二句写诗人心事重重,愁肠百结,无人能解。“礧磈”指不平之事或不平之怨情。据此理解即可作答。 【答案】 注释: ①闭门对孤灯:关门闭户在书房中独自读书。 ②开门见明星:打开门就看见明亮的星星。 ③默默心底事:默默地思考着心中的事情,心中充满烦闷、愁思。
``` 白头人所贱,绿发人须恋。 君如恋绿发,莫到白头变。 诗句释义 这首诗通过对比白发和绿发的人,表达了对青春时光的珍视以及对年老体衰的恐惧。诗中的“白头”和“绿发”分别代表了老年和青春,而“贱”和“恋”则反映了社会对两者的不同评价和态度。最后一句则是对年轻人们的一种警示,鼓励他们珍惜青春,不要等到年老时才后悔没有好好生活。 译文 白发之人被看不起,年轻人却被羡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文名篇名句理解与默写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复习中一定要理解诗词的意思,体会诗词所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情感,并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现象
【注释】 漫吟三首:指《咏史》的第三首。其三:指这首诗。 爱君如爱天,事君期尽年:意思是像爱护天空一样爱护国君,把对国家的忠诚之心,倾注到为君王服务上。 妾心无虚假,君看塘上篇:妾心无虚假,是说妾心诚实,没有虚情假意,君看池塘上的一篇诗,是指《塘上行》这首诗。 【赏析】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写妻子赞美夫君的忠贞不渝之情。全诗以“爱”字贯串,表现了作者对君主的无限忠诚。 “漫吟三首,其三”,点题
【注释】 漫吟三首:即《咏苎萝山二女》,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诗。 浣纱:在江水中洗涤衣巾,比喻女子为男子缝制衣服。 妾:古代妇女的谦称。 伤:怜惜。 折花:折下一枝花来。 心:这里指女子的心上人。 郎君:对男子的美称。 相弃:相互抛弃。 白头:这里用“白发”代指老年。 【赏析】 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七言诗。诗人从织女、牛郎的故事联想到自己与意中人的情爱,以“苎萝山二女”自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