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民表
【注释】隐园:作者所建。杂咏:即小诗,多以五七言为主。玉林:指隐园中的玉林亭。夹林:指隐园四周的树林。绮构:精美的建筑。雨华台:在雨花寺内。倏忽:很快。烟岚起:形容云气迅速聚集。万象来:各种景物都来到庭院之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眼中的雨花石隐园。首句写园林的建筑,次句写隐园的地理位置,第三句写景,第四句点题,第五六两句写隐园内的景色。全诗语言简洁,意境优美,富有生活气息
注释:秋雨聚集在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的韵为韵,写下了这首诗。 结曲花源路,柴门复几层。 酒醒游客散,松杪出残灯。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清泉精舍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诗人通过描绘一幅深山夜雨图,抒发了他对山水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 首联“结曲花源路,柴门复几层。”描绘了山路曲折,层层叠叠的柴门。这句诗通过对山路和柴门的描述,营造了一种宁静、幽深的氛围。结曲花源路,意指山路弯弯曲曲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 举火照山影,山禽不住鸣。 幽人思千里,兹夕梦难成。 【注释】: 举火:点起灯火 山影:指山的影子 幽人:隐士、闲逸之人 思:思念 兹: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秋夜雨中景色的诗歌,通过描绘秋夜雨中山林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首句“举火照山影”,描绘了诗人在秋夜雨中点亮灯火,照射出山的影子的情景。这里的“照”字,既写出了灯光照亮了山影
【注释】 折麻:指书信,古代以麻纸书写。次甫:即司马次公,名同,字子夏,东汉人,为王粲之婿,与粲交善。 【赏析】 此诗是一首送别怀人的小诗,诗人把离别的伤感和思恋的愁心巧妙地寄托在折麻上,抒发了缠绵悱恻的感情。“佳期怨采绿”,“佳期”即美好时光,“采绿”指采桑女所唱的相思曲调。诗人以佳期难遇、思念女子,而女子又迟迟不归来抒写离情。这两句诗言简意丰,含蓄隽永,耐人寻味。 第二句“思君肠九回”
注释: 秋雨,秋天的雨水。 集,聚集。 清泉精舍,指诗人所住的茅屋,在今河南洛阳市西郊的龙门山南麓。 唐人,唐代诗人。 雨中山果落,雨打山果。 灯下草虫鸣,灯前蟋蟀叫声。 为韵,即“韵”,用诗歌押韵的方法写成。 绝塞,极远的边地。 闻征雁,听到大雁飞翔的声音。 疏篱,稀疏的篱笆。 隐候虫,隐蔽的蟋蟀。 故园,故乡。 添白发,增添白发。 今夕,今天晚上。 秋风,秋风声。 赏析:
【释义】:送子与同次甫作 落日登古台,垂杨拂阑干。 不见路傍草,烟沙浩漫漫。 注释:古台:高高的土台,指家乡的故地。阑干:栏杆,这里指台阶。见“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赏析: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离别时依依不舍之情。全词以景衬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上片起首二句写景,点明送别的时间和地点。“落日”三字渲染了送别的凄凉气氛。“登高台”,是诗人当时所处的特定环境
秋雨集清泉精舍以唐人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为韵 楼北控青山,是昔呼鸾道。 金舆终不来,罗衣散秋草。 注释:楼的北面控制着青翠的山峦,那是昔日呼唤鸾鸟的地方。金车最终也不会到来,罗衣被风吹得散落在秋天的草丛中。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悲伤之情。首句“楼北控青山”,形象地勾勒出诗人居住之处的地理位置及其周边的自然景观。接着,“是昔呼鸾道
【注释】 葹草:一种植物,可入药材。卷葹:卷心草。双飞翼:传说中鸳鸯成对飞翔的样子。次甫:人名,这里指友人。车轮:比喻时间。自不隔:自然不阻隔。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通过生动形象的比喻、贴切的词语,表达出作者对朋友的深情厚谊。首句“手摘卷葹草”,用葹草比喻友谊之花,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情谊。第二句“愿传双飞翼”,比喻希望友情如双飞翼般永不分离。第三句“车轮千里遥”,以车轮比喻时间
【注释】 松下坐来久:在松树上坐下,已经很久了。 起行山月中:起来行走在山中的月光下。 凉风吹衣带:清凉的风轻轻吹着衣服,使衣带上飘动。 挂罥青桂丛:像鸟的翅膀一样挂在桂花丛上。 【赏析】 《秋雨》一诗,描写了诗人在清泉精舍静听雨声,观听虫鸣,以及欣赏山水之景,感受自然之美的过程。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宁静淡雅。 首句“松下坐来久”交代了时间地点和人物,诗人坐在松树下已很长时间。
【注释】 石田:指耕田,耕种土地。秣(mò):喂养牲口。野萝:指野生的青草、野花等。 盘餐:用盘子盛着的食物。无鱼:没有鱼。中夜:深夜。坐:留客人。 【译文】 田野里的庄稼已经收割完毕,野草上结满了果实;野地里的青萝垂下来,挂满了成熟的果实。尽管盘中没有什么鱼,但我还是留客在夜晚一起坐着,畅谈人生。 赏析: 此诗写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留恋。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过后的农田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