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蕙
王世贞的《宫词十二首其六》是一首描绘宫廷景象的诗歌。下面将逐一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王世贞,字元美,号凤洲,明代著名文学家,被誉为“一代诗宗”,在文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他的文学创作广泛涉及诗、文、史等多个领域,其作品多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2. 诗歌原文: 荷花布锦柳垂丝,一片丹青太液池。御榻独留清暑殿,宫娥空唱采莲词。 3. 诗句注释: - 荷花布锦柳垂丝
《宫词十二首·其五》是明代诗人杨维桢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作品中的一首。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1. 绣帘风动水精光: - 绣帘:用精美的刺绣制成的窗帘。 - 风动绣帘:形容风吹过,使绣帘轻轻摆动。 - 水精光:指珍珠或水晶般清澈闪亮的光芒。 - 意境:描写室内装饰华丽,绣帘在风中轻轻摆动的画面。 2. 小苑离宫好纳凉: - 小苑:小巧精致的庭院。 - 离宫:远离城市的宫殿。 - 好纳凉
宫词十二首 其二 闲倚阑干看柳条,可怜浑似董娇娆。东风何处吹桃李?空费心情学舞腰。 译文: 在皇宫的一角,我静静地倚靠在栏杆上,看着柳树的枝条随风飘动。这景色让我想起了曾经的董娇娆,她美丽的身影仿佛还在眼前。不知从哪里吹来的春风,将那盛开的桃花和李花吹得到处都是,却让那些宫女们白白地浪费了她们的舞蹈技艺,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花儿开放,却无法亲自去感受。 注释: 1. 宫词十二首
【注释】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是农村中较简陋的门户。抽毫:指写作时用笔蘸墨。 【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春天里小园景色,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首句写春景,“柳绕柴门竹绕轩”,以柳、竹环抱柴门与轩,形容庭院环境十分清幽。次句写花木,以“花能含笑鸟能言”来表现花木具有人的情性,使整个小园显得生机盎然、情趣横生,富有诗意。第三句点出主人的身份,“何人文似卿云辈”
注释: 1. 雅知文艺未为尊:知道文学艺术并非最高境界。雅,高雅;尊,尊贵,崇高。 2. 次第沿流直讨源:按照顺序逐步探寻其根源。次第,次序,条理;沿流,顺着水流;讨源,探究源头。 3. 不但学诗高一格:不仅在写诗方面高出一筹。学诗,学习写诗。 4. 信然闻道小群言:确实如此,听到一些道理,却只限于少数人的言论。信然,确信无疑,确实如此;道,道理、规律;小,少;群,众人,一般的人。 赏析:
【注释】 戏成五绝 其二: 弱冠(1):古代男子二十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 万卷:指读尽了万卷书。 百家书:指读遍了各家的学说、文章。 方亲见:刚刚亲自看到。 探珠:比喻探索真理。 赤水:即金沙江,在四川西部。 披雾:比喻突破迷雾、拨开云雾。 青天:指广阔的天空,比喻光明磊落、胸怀坦荡。 【赏析】 这是一首自勉诗。全诗以作者读书学习的过程为线索。开头两句说,年轻时开始读书
宫词十二首 其七 翡翠楼中落日明,芙蓉帐里嫩寒生。 人间一种清秋色,偏到深宫别有情。 注释详解: - 翡翠楼中:指宫殿中的装饰华丽,用翡翠制成的楼阁。 - 落日明:夕阳的光辉照射在楼阁上,显得格外明亮。 - 芙蓉帐里:指的是宫廷女子所睡的绣有荷花图案的床帐。 - 嫩寒生:形容床帐中透出的丝丝凉意。 - 清秋色:秋天特有的清凉和清爽的颜色。 - 偏到深宫别有情
年年永巷掩朱扉,愁惯多愁却渐稀。 偶对春风见花落,一双玉箸堕罗衣。 注释: 1. 永巷掩朱扉:永巷是古代皇宫的侧门,掩朱扉即指关闭了红色的大门。 2. 愁惯多愁却渐稀:形容女子因长期的忧愁而变得麻木,但偶尔的愉悦会使其心情逐渐变好。 3. 偶对春风见花落:偶然遇到春风拂面,看见花儿纷纷凋谢。 4. 一双玉箸堕罗衣:形容女子看到花儿凋谢,忍不住落下了眼泪
这首诗的译文是:知己今无贺宾客,论文谁似鲍参军。夜光未剖千金璞,汗血空随万马群。注释:知己:知心朋友;贺宾客:贺客;文:文章或文学;鲍参军:指西汉辞赋家扬雄,他的代表作有《长杨赋》、《甘泉颂》等;夜光:古代一种名贵美玉的名称,这里比喻人才;剖:剖开;汗血:传说中西域骏马名,以毛色黑如汗而得名。赏析: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的怀念之情。作者在诗中提到了知己和朋友,表达了他们之间的友谊深厚
宫词十二首 其八 落叶无风满地沟,袖中团扇早知秋。宝奁红粉都抛却,展转空床尽日愁。 赏析: 《宫词十二首其八》出自明朝初年著名诗人薛蕙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宫中妃嫔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她们对宫廷生活的厌倦和无奈。诗中的“落叶无风满地沟”形象地描绘了深秋季节的景象,落叶满地,象征着宫廷的繁华已逝,预示着未来的孤独与空虚。而“袖中团扇早知秋”则暗示了宫中女子已经预感到季节的变化,开始感受到岁月的无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