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诗句释义与赏析: 1. 甲申闻雁 (甲申年的春天) - 译文:在甲申年听到大雁鸣叫,让我倍添伤情。 - 注释:甲申,古代纪年方式中的一种,通常指十二年为一轮。此句通过“闻雁”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迁。 2. 今年闻雁倍伤情 - 译文:今年听大雁鸣叫,更增加了几分哀愁。 - 注释:这里的“倍伤情”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时光的感慨以及对故土的思念。 3. 禾黍悲风忆故京 - 译文
杨柳枝四首赏析 柳枝在唐代诗歌中,往往象征着春天的来临和生机的勃发。这首诗以“杨柳”为线索,通过丰富的想象力,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和自然美感的画面。全诗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诗人对于生活的深切感悟与独特审美情趣的体现。 诗句“翠压朱阑十二干,满堤杨柳一般看。”用色彩鲜明的“翠压朱阑”,形象地勾勒出了满堤杨柳的美丽景象。而“满堤杨柳一般看”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美景的喜爱。诗人以“朱阑”作为参照物
诗句:轻烟酣醉动长眉,不辨杨枝定柳枝。 译文:轻烟缭绕中我沉醉,动人心魄的长眉毛仿佛在摇曳;无法分辨是杨柳还是柳树,仿佛大堤上游冶的身影陪伴着我。相逢时羞涩的不愿说出姓名。 注释: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轻烟朦胧之中陶醉其中的情景。他的眼神迷离,仿佛在杨柳的枝叶间徘徊,又仿佛看到了游冶的身影在河边相随。然而,当他面对这位游人时,却感到羞于说出自己的名字,生怕打扰了这个美好的画面。 赏析
注释: 恭敬地迎接上春耕种,田地里的草木都得到滋养。 赏析: 此诗是诗人恭逢上耕籍田作的八章之一。上耕籍田是古代帝王藉田行乐的一种制度。“恭”字,表现了作者对皇帝的尊敬;“上耕”,指春季上山耕地;“籍田”,即在籍田举行祭祀活动;“作诗八章”,即创作了八首诗。全诗通过描述春天上耕籍田这一盛大场面,表达了作者对农业和农民生活的赞美之情
杨柳枝·树树青青叶叶开 低腰宜浪舞宜台,莫多移到江都种,系得君王不肯回。 诗句解析与译文 首句解读: “树树青青叶叶开”描绘出一片生机盎然的景象。这里的“树树”和“叶叶”强调了柳树的数量和生长状态。而“青青”不仅描绘了色彩的翠绿,还隐含了春天的气息和生长的活力。 次句解读: “低腰宜浪舞宜台”进一步描述了柳树的动态美。这里使用“低腰”和“浪舞”形容柳枝随风轻摆的样子,既活泼又充满节奏感
垂柳垂杨乱著丝,行人都拟为相思。 不知原是双双树,生长桥头惯别离。 注释:垂柳和垂杨的枝条上缠绕着丝线,行走的人们纷纷地想要表达自己的相思之情。然而,他们却不知道,这些原本应该是成双成对的树木,现在却在桥头被频繁地分离。 赏析:这首诗以杨柳为引子,通过描写行人对杨柳的相思之情,巧妙地引出了对爱情的感慨。诗中“垂柳垂杨乱著丝”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杨柳随风摇曳的美丽画面
对月怀黄虞六 高高者晴天,飞飞者明月。 一年十二度,玉丸望空发。 散景入花丛,花开有时歇。 九千六百圆,秃尽彭翁发。 况有巫山女,痴顽苦相伐。 其如今夕何,清寒照人骨。 县尊已无酒,舞影犹飞越。 安得同心人,携之眠兔窟。 注释: - 高高者晴天,飞飞者明月:描述天空中晴朗与明亮的月亮(晴天与明月)。 - 一年十二度,玉丸望空发:指月亮一年中有12次圆满的夜晚,月光如玉丸般照耀着夜空。 -
高低吟 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注释: - 高低吟:形容山的起伏变化,如同人的情感高低起伏一般。 - 孔父:指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登泰山巅:比喻志向远大,抱负非凡。 - 凿骊山底:比喻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 柔枝春鸟栖又飞:比喻事物变化无常,如同春天的花花草草,有时盛开有时凋零。 - 日之方中:指太阳正午时分。 -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送僧近匡庐》。下面是诗句的翻译和注释: 1. 我昨天在彭湖东边挂上了法席(即袈裟),箕踞着望见匡庐峰。 - 诗句释义:昨天,我在彭湖东边的某个地方(可能是自己的住所或者某个寺庙)挂起了法席(袈裟),然后坐下来休息,并观察了远方的匡庐峰。 - 关键词:“我”、“挂席”、“彭湖”、“箕踞”、“望见”、“匡庐峰” 2. 匡庐瀑布吹不断,摇曳更益生天风。 - 诗句释义
《白团扇歌》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歌,其内容主要表达了赠与男子一把白色团扇,并绣制成双芙蓉图案,寓意着女子对男子的爱恋之情。下面是对这首诗词的逐句翻译、注释和赏析: - 诗句翻译: 1. 赠郎白团扇,绣出双芙蓉。 2. 倘爱芙蓉娇,无徒弃秋风。 - 注释: 1. 赠郎白团扇:将白色团扇赠给心仪的人。 2. 绣出双芙蓉:用刺绣技术在团扇上绣出两朵芙蓉花。 3. 倘爱芙蓉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