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低复高兮柔枝春鸟栖又飞,高复低兮日之方中能几时。
听我高低吟,日之方中能几时。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
高低吟,知不知。
高低吟
高如孔父之登泰山巅,低如李斯之凿骊山底。高复高兮山出云,低复低兮石沉水。
注释:
- 高低吟:形容山的起伏变化,如同人的情感高低起伏一般。
- 孔父:指孔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 登泰山巅:比喻志向远大,抱负非凡。
- 凿骊山底:比喻做事踏实,一步一个脚印。
- 柔枝春鸟栖又飞:比喻事物变化无常,如同春天的花花草草,有时盛开有时凋零。
- 日之方中:指太阳正午时分。
- 不为蔬食饮水之孔父:意即不追求简单平凡的生活方式。
- 而为籀碑篆玉之李斯:意即追求功名利禄,成就一番事业。
译文:
高山如孔父般攀登至山顶,低谷如李斯般深入挖掘。山峰时高时低,仿佛山间白云缭绕;低谷时深时浅,仿佛山涧溪水流淌。
当山峰时而升高,春日里的鸟儿栖息后又飞翔;而山峰时而降低,日中之时却难以持久。
听我讲述“高低吟”,太阳正午之时又能持续多久?我不追求简单的生活,只愿像李斯那样书写铭文、雕刻玉石。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峰的变化,寓意人生的起伏和无常。诗中的“高低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高度变化,也象征着人生态度的转变。诗人借由自然景观来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同时,通过对李斯与孔父的描述,诗人表达了自己的志向和追求,既不愿平凡安逸,也不贪图名利。整体上,这首诗以山水为载体,抒发了对人生、理想和追求的独特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