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平不事求神仙,愿上东海求仙船。童男童女各三千,教之歌舞及管弦。
逍遥行乐二十年,遂令婚配同力田。可得万人驰九边,大雪国耻铭燕然。
老夫须眉图凌烟,结屋花国临酒泉。名儒侠客列四筵,等闲赋诗人争传,乞得一字十万钱。
【译文】
平生不追求神仙,愿到东海去乘仙船。童男童女各三千,教其歌舞和管弦乐。
逍遥自在行乐二十年,最终导致婚姻匹配同力田。可让万人驰援九边,大雪国耻铭刻燕然。
老夫须眉如凌烟,结屋花国临酒泉。名儒侠客列四筵,等闲赋诗人争传,乞得一字十万钱。
【注释】
1.花下歌:唐代诗人李白在长安时写的一首诗,后由刘禹锡改题为《自遣》。
2.事:追求
3.求神仙:指修炼成仙。
4.东海:指海神,即海神祠
5.童男童女:指男女儿童
6.歌舞及管弦:指音乐舞蹈
7.逍遥:快乐自在
8.婚配:结婚
9.同力田:共同劳作农田
10.燕然:古代地名,今内蒙古乌拉山附近,这里泛指边境
11.老夫:指诗的作者李白。
12.须眉:男子的胡须和眉毛
13.图:雕刻
14.酒泉:汉代郡名,治所在今甘肃敦煌市东南
15.名儒:有名气的儒生
16.侠客:豪爽仗义的游侠
17.四筵:宴席
18.等闲:随意
19.十万钱:指很高的报酬
【赏析】
《花下歌》是李白晚年的作品,作于唐玄宗天宝三载(744)前后。当时李白已年届五旬,仕途坎坷,长期流落江湖,心情苦闷。这首诗是他在长安花下所作,抒发了他一生不慕荣利,志趣高远,不愿做官,却仍想建功立业的思想感情。
首联“生平不事求神仙,愿上东海求仙人”两句,表达了自己对神仙生活的向往。但李白并不追求世俗之福禄,只愿到海中寻求仙人,以期得到长生不老之药。
颔联“童男童女各三千,教之歌舞及管弦”,描绘了仙境中的美好生活。童男童女们各三千人,教他们歌舞和乐器,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一联表现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颈联“逍遥行乐二十年,遂令婚配同力田”,描绘了诗人在仙境中逍遥自在地生活了二十年,最后却因为与凡人结合而无法享受这种生活。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人间现实的无奈和感慨。
尾联“可得万人驰九边,大雪国耻铭燕然”,描绘了诗人渴望为国捐躯、报效国家的愿望。他希望能够拥有万人之力来驰骋边疆,为国立功。同时,他还将为国家雪耻,将国耻铭记在心。这体现了诗人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
全诗通过描绘诗人在仙境中的生活和理想,以及他对人间现实的感慨和追求,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诗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高尚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