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注释】 宣炉:唐宫中所用香炉。 顽:香木,喻香气浓郁。 熟圣颜:形容香气之浓。 翠:铜质的香炉盖。 铜骨冷:铜制香炉的质地坚硬。 宝痕斑:香炉上刻有龙凤等图案的痕迹。 泪蚀秋宫恨:形容香气之久,令人想起宫廷中的哀怨。 晚直鬟:指宫女们在黄昏时梳理发髻的情景。 题诗爇兰炷:在香炉上题写诗句,点燃兰香。 【赏析】 宣炉是中国古建筑中常用的一种香器,其形状、大小、材质、颜色和纹饰各异
诗句如下: 柳拂长牵棹,莺催□到家。 注释解释: - 柳拂长牵棹: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拉着船桨,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 莺催□到家:黄鹂的叫声催促着人们回家,表达了春天即将过去,人们开始思念家乡的情感。 译文: 春天的脚步悄然离去,柳枝轻轻摇曳,仿佛在拉着船桨,催促着人们回家。黄鹂的叫声在耳边回荡,仿佛在催促着人们珍惜这个美好的季节。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春天送别的诗
春游曲 步幛缘花歇,沉香烘柳枝。 - 步幛:一种装饰物,用于遮挡阳光。 - 缘:接近,靠近。 - 花歇:花朵凋谢。 - 沉香:指燃烧的香料,这里可能指的是用沉香木烧制的蜡烛或者熏香。 - 烘:烘烤,此处引申为香气四溢。 - 柳枝:指柳树的枝条。 译文:在花香中停下脚步,轻风轻轻吹过,柳枝也被熏得芳香四溢。 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春天里的景象,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中的“步幛”和“花歇”等词汇
诗句释义与赏析 赋得蕉雨 《赋得蕉雨》,一种以自然景象为题材的诗歌体裁,通常描绘自然界中雨后的景象。此诗通过描述蕉叶下的石床和日科头听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雨天的独特感受和心境。 译文 石床蕉叶下, 听雨日科头。 □□才宜梦, 频添亦似秋。 注释与赏析 1. 石床蕉叶下:描述了石床上覆盖着蕉叶,环境显得幽静。 2. 听雨日科头:指在雨天中,人们往往不拘小节,头发散乱
岁末侨居题壁 蠹粉透床翻,穿风碎入门。 月光铜剑影,宿雨草书痕。 司马那存壁,刘伶屡脱裈。 他宵灯火处,藜杖认过存。 注释: - 蠹粉透床翻,穿风碎入门:描述的是房间中的蠹粉渗透到床上,随风飘入门缝中的情景。 - 月光铜剑影,宿雨草书痕:描绘出夜晚月光下,墙上的铜剑影子和雨水打湿的草书痕迹。 - 司马那存壁,刘伶屡脱裈: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于古代文人遗物的关注和怀念之情。 - 他宵灯火处
【注释】 梁木公:人名。 索题园亭二首:即《题园亭》。“索”是请的意思。 五柳宅:陶渊明曾隐居于庐山西林寺旁五柳先生祠旁,后人称其居所为五柳宅。 三槐树:指汉太尉蒋宣墓前的三棵大槐树。 丝堪系游骑:用丝绳拴住游骑,防止他们逃跑。 叶每坐鸣蝉:树叶常被蝉鸣声所覆盖。 揉碧横烟径:揉着绿色的烟雾在小路上行走。 摇金碎月天:月光如金色的碎片洒落。 不知琴卷处,只在水阑前:不知道琴书放在什么地方
【注释】 阶桐:台阶上栽种的梧桐树。一叶动:落叶在台阶上轻轻飘落。吹落送行舟:秋风萧瑟,吹落梧桐树叶,送别周孝受乘船远行。东海:指福州以东的海域。月迟见:月光晚出。西风云并流:云和风一起流动。帆空:指帆船。排:排列。远岛:海岛。孤洲:孤独的小岛。独有:只靠。天河:银河。女牛:织布的牛,比喻织女。 【赏析】 此诗写于天宝三年(744),当时诗人正在长安,而友人周孝受却远谪闽中,诗人作此诗送行
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白雁和友人咏》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乍到不惊秋 / 初到此地,并不因秋天的到来而感到惊讶。 闻声恰惹愁 / 听到声音,恰好引起我的忧愁。 半行飞帛字 / 在天空中飞行的白色大雁,仿佛是在空中书写的“帛字”。 初写曝衣楼 / 开始在高处晾晒的衣物,象征着诗人的生活状态。 度月迷相唤 / 月光透过云层照射下来,使得诗人误以为是朋友们在向他呼唤。 冲云误独留 / 当大雁向云层飞去时
我们来逐句释义这首诗。 1. “小语恰相宜”:这一句表达了诗人与对方之间的交流十分合适,用词恰当。这里的“小语”指的是简短的言语或话语,而“恰相宜”则表明这种交流非常得体,双方都能愉快地沟通。 2. “芳兰笑一枝”:这里的“芳兰”指的是兰花,常用来比喻女性的美丽。“笑一枝”意味着她的笑容如同盛开的兰花一样美丽动人。这句诗赞美了对方的外貌和气质。 3. “眷风浸水骨”
诗句释义 1 闻王子房中丞死寇志感:这句表达了诗人听闻王子(即王子方,曾任中丞)因战乱去世的消息后的感慨。 2. 都城鹫峰寺,忆尔隔垣看:描述诗人在都城(长安)的鹫峰寺中,回忆起过去曾隔着墙观看王子(方)的情景。 3. 生死七年易,勋劳千古难:表示时间的快速流转和功绩的持久影响,生命的短暂与成就的历史长久形成对比。 4. 忠魂应自吊:表达对王子忠贞不渝、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哀悼。 5. 社稷信谁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