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遂球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译文、关键词注释以及赏析: 诗篇原文 禅房花竹映林隈,绀榭朱阑半不开。 每近清明霜降日,安排官使上陵来。 逐句解释 1. 禅房花竹映林隈:在禅房内,鲜花和竹子映照在林边的小道上。这里的“花竹”指的是花卉与竹子,象征着自然之美;“映”表达了它们之间的互相映衬与和谐。 “林隈”是指树林的边缘,给人一种静谧、幽深之感。 2. 绀榭朱阑半不开
陵园西过瑞云扃,世庙神宗辇步经。 寺有香山称独翠,轩承御笔写来青。 注释与赏析: - 陵园西过瑞云扃:陵园位于西山,靠近瑞云门,象征着皇家的威严和神圣。 - 世庙神宗辇步经:指的是皇帝的车辇曾走过此地,彰显了皇家的尊贵地位。 - 寺有香山称独翠,轩承御笔写来青:香山寺以其独特的美景吸引着人们的目光,而皇帝的御笔则增添了几分庄重和神秘。 - 译文与诗句对应:在西山陵园的西边
【注释】 肃皇:指宋孝宗。侍宝慈游:陪同皇帝游览宝慈寺,宝慈寺在杭州西湖上。宫女和南满:南满殿为南宋皇宫之一,此处借指宫廷中的女官们。天眼:佛家语,即天机。品题:评论、评价。绝称:极高之誉。侍臣:侍从的官员。老僧:这里指的是元定。留:留住,即记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随侍孝宗游览西湖宝慈寺后所作。诗中通过描绘景物,表现了诗人对孝宗皇帝的尊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
注释:位于玉泉山后数户人家的村落,也是先朝太子们的园林。 建文皇帝的坟墓上长满了树木,燕巢成群地筑在坟上,落花狼藉,燕子争着来衔食。 赏析:这首诗描写了玉泉山后一个村落的景致,以及建文帝的墓地。诗中通过对比手法,将玉泉山下的村落与先朝太子园的繁华景象进行对比,从而突显出建文帝墓地的荒凉和落寞。同时,诗中还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落花、燕巢等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形象
虾蟆石:在今山西永济县西南,下有小潭,水清澈。 双井:在今山西运城市东南。 度曲渠:指绕过曲折的渠道。 引出:从水下引水灌溉。 绿波:形容池塘中水面上的波纹。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西山风景的小诗。全诗通过写景抒发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 首句“虾蟆石下落花疏”,描绘的是一幅山清水秀、花落水流的美丽景色。虾蟆石位于山西省永济市西侧的黄河边,因形似青蛙而得名。山下有小池
在路上,我遇到了弘光石十盘,它们排列着,像是翠柏栏杆。 太平天子曾经停留过,他的虎步和龙行,环绕又欣赏。 ——注释与赏析 - 路上的弘光石:指位于山路上的一系列巨石。 - 翠柏作阑干:形容这些巨石周围生长着茂盛的青翠柏树,如同栏杆一般。 - 太平天子曾来住:指历史上某位皇帝曾在此地居住或巡视。 - 虎步龙行绕复看:描绘皇帝经过此处时的威仪,仿佛是一只猛虎和一条巨龙在行走。
共说神宗驾幸时,侍臣朝立碧云墀。 因看秃发龙衣像,向揖西来面壁师。 注释:我们曾经共同谈论神宗皇帝驾临西山的事情,在朝堂上站着的侍臣们就像碧云一样。我们看到了穿着秃发的皇帝和穿着龙袍的大臣们,其中还有面壁而居的僧人。 赏析:这首诗是诗人对神宗皇帝驾幸西山时的一次记述,通过描述侍臣们的服饰、姿态以及僧人的形象,展现了当时朝廷的繁华和宗教气氛。同时,诗人还通过对这些人物的观察,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诗句:剩有梅花供写诗,都看开早却开迟。 1. 诗歌原文: 剩有梅花供写诗,都看开早却开迟。 上林桃李东风遍,肯信深山更几枝。 2. 译文: 在西山游玩时,我遇到了盛开的梅花,它不仅让我有机会作诗赞美,同时也让我思考了自然中花开花落的奥秘。我看到了山上的桃花和李花在春风的吹拂下纷纷开放,而那些生长在深山中的花朵,它们虽然稀少但依然坚韧地绽放着。 3. 注释与赏析: - 剩有梅花供写诗
这首诗是一首五言绝句,由十四个字组成。下面是对每一句的逐词释义以及关键词的注释: 1. 神庙好题清雅字,永安禅寺挂东轩。 - 神庙:这里可能指的是某个神庙或寺庙的名称。 - 题字:在这里指书写、刻写文字。 - 清雅字:意味着文字写得清晰、优雅。 - 永安禅寺:一个著名的佛教寺庙名称,位于北京城西部永安门外,是北京市内的重要寺庙之一。 - 挂东轩:指将书写好的字挂在寺庙的东面。 2.
【注释】章台:指京城长安的街巷,这里泛指繁华之地。柳拂衣:指柳树在春风中飘动的枝条拂过了诗人的衣服。掷果:《西京杂记》卷三载:“汉成帝时,李延年为中山李氏家令……作‘北方有佳人……’之歌。使女乐习之,钟期闻之,即时心伤,遂不复听。”“长安掷果竞先归”即指此。双眉:指画中的眉毛形象。与非:指画中的眉毛是否与原诗中的“新偷谱”相符。 【赏析】 梁元帝《采莲赋序》:“于今定试新偷谱,画出双眉似与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