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洪先
【解析】 本首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在离别时有感而发,抒发了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十年为别赋沧洲”,沧洲:指沧海洲。这句意思是说,我在这里已经度过了十年的时光,今天就要告别你,回去过自己的生活。 “每对燕云忆旧游”,“燕云”代指故乡。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常常面对燕山和云海思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 “今日分岐犹似昔”,分岐:分别。这句意思是说,今天我和你分别,就像以前一样,没有什么不同。
秋日玉虚山斋 深秋独院野塘横,览卷空含万古情。 渔父早知从玩世,丈人何事苦逃名。 雁来彭蠡时将晚,菊近柴桑色更明。 宠辱向来那可得,祇馀秋水似心平。 注释: 秋日玉虚山斋:秋天的一天,诗人在玉虚山下的山斋(书房)里。 深秋独院野塘横:深秋时节,诗人独自居住在院落之中,眼前是一片宁静的池塘。 览卷空含万古情:诗人拿起一本书,却感到书中蕴含着无尽的历史情感。 渔父早知从玩世,丈人何事苦逃名
诗句释义及赏析 客岁长安旅思多,乡关迢递阻烟波。 - 客岁: 去年;上一年。 - 长安:古都,即今西安市。 - 旅思多:指因在外地而思念家乡的深情。 - 乡关:家乡,故乡。 - 迢递:遥远,漫长。 - 阻烟波:被烟雾阻隔的水面,形容家乡距离遥远。 - 注释: 表达去年因为旅居在外,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每看叶落惊秋早,不到山深奈月何。 - 每看叶落:每次看到树叶落下。 - 惊秋早
西湖积庆寺观宋理宗皇帝及帝炳闫妃遗像二首其一 千门精卫拥星躔,何事栖迟寄梵筵。日角早闻还九地,春容犹见傍诸天。 注释:西湖边上的积庆寺内供奉着宋理宗皇帝和帝炳闫妃的遗像。为什么他们要在这里寄居,是为了什么?在他们的遗像前,太阳高照,天空明亮,如同九重天一样。春天的气息依然存在,仿佛可以看见它们在天空中飘荡。雾气知道龙袍上的香气非常特别,花对仙桃的颜色更加鲜艳。这些遗像让万方的人们唱赞歌歌颂万寿
【注】 入乡:指回到家乡,归田。 羁绁:囚禁的绳索,喻官场束缚。 谐初愿:和初次的愿望相合。 市上已惭司马季:指在市上惭愧于司马季(晋人)。司马季是晋朝隐士,他以卖药为业,不与世俗争名夺利。 丘中或遇楚狂生:《庄子·山木篇》记载:“孔子适楚,楚狂接舆漆其车,曰:‘昔滔滔者天下皆是也。’”楚狂生,即接舆,春秋时楚国的隐士,以高傲著称。此处指归隐山林,不问世事,与楚狂生相类。 心怜多病能知药
注释: 1. 京国衔恩罢秩还:在京城任职期间,因为受到皇帝的赏识和恩惠,所以辞官返回。 2. 烟波日暮近乡关:在黄昏的时候,望着茫茫的烟波,我越来越靠近家乡。 3. 已无猿鹤移文怨:已经没有像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的那种对离别的怨恨之情。 4. 且共渔樵对语闲:暂且与渔夫和樵夫一起聊天,享受那份宁静和闲适。 5. 幻迹识从荣宦后:虽然我曾有过辉煌的地位和荣耀
八月十日万寿圣节感述 长安玉币庆尧天,中夜嵩呼万国传。 彩仗几回陪暂入,青山今日思空悬。 腐樗自分终投谷,桃实曾闻数汉年。 却恐班行同辈在,周南犹为史谈怜。 注释:八月十日是万寿圣节,人们用长安的玉币来庆祝尧天的圣明。在深夜时分,高高的嵩山传来了皇帝的呼唤声,声音传遍了整个国家。我有幸多次陪随着彩仗进入皇宫,看着那青山,心中却想着那些空悬的思绪。曾经听说过,像朽木那样无用的东西,最终会投入山谷
食新 少年每羡巢由事,惭愧尘踪今始归。 路入风波知地险,物经寒暑识天机。 秘书初捡神农语,朝服更裁处士衣。 此日倍怀明主德,秋风已饱故山薇。 注释: 1. 少年每羡:年轻时常常羡慕。 2. 惭愧尘踪今始归:惭愧的是,如今才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和归宿。 3. 路入风波:比喻人生路上充满了困难和挑战。 4. 物经寒暑:经过时间的考验。 5. 神农语:《神农本草经》的简称
注释: 潇湘:指湖南,因地处潇江和湘江之间而得名。西望:向西看。鸟飞还:指鸟儿飞回原处。分郡:划分到某个地方。犹闻:仍然听说。意自闲:心情很悠闲。云里:云雾之上。多种秫(shú):栽培了多种庄稼。月明:月光皎洁。无事:没有事情发生。亦关:也关着。门。檄(xí):古代一种公文,用木头刻成,上面有文字,用来传达命令。化及:泛指传扬。三苗:古代的一个部族,因反叛夏朝而被流放。外:外面。行多双树间
【注释】 王笔峰:指北宋王禹偁,字元之,号摩诘、蓝关居士,临清人。曾历任翰林学士、知制诰等职。宋太祖时拜右仆射致仕,卒谥献简。其诗直率明快,质朴自然,尤以咏史见长;有《小畜集》。归田:辞官还乡。寄:赠答。倚韵:依韵律而作诗。 【译文】 我仗恃着主上的恩宠,曾经多次死里逃生;如今得以活下来,感激涕零。 不能让旧马再奔驰于敝帷之中,怎么能让笼中的鸟飞出笼子? 篱笆旁的花儿开得正旺,秋天的江水流淌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