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尚鹏
【注释】 居庸关:位于今中国北京市昌平区军都山的关隘。 材官:指材官将军,汉代名将李广曾为骑都尉,后任材官将军。 飞骑:指快速骑兵。 鸣驺:鸣叫的马群,形容军队行进时马匹嘶鸣。 旭日:早晨的太阳。 钟声:寺庙中的钟声。 重照:再次照耀。 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 十六州:泛指中国各地。这里指代整个中原地区。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居庸关壮丽景色的七言绝句。诗中描写了居庸关的险要
注释: 几曲猗兰调,行藏付短琴。 几曲,即几度。猗兰调,指《猗兰操》,是古代的一种乐曲。行藏,即处世之道和人生目标。 风尘忘去国,江海觅知音。 风尘,即尘俗。忘记自己的国家身份,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江海,指江河湖海。 信有并州梦,长悬竹马心。 信,表示确实。并州,地名,今山西省太原市一带。竹马,指古代儿童游戏用的竹竿和布条制成的玩具。 归来头未白,偏觉主恩深。 归来,即返回。头未白,表示还年轻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关键词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理解诗意,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结合诗句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雨暗银灯灿”中的“暗”字写出了雨夜的昏暗与阴郁;“银灯灿”写出了灯光的璀璨,照见室内陈设。“重檐溜未干”中的“溜”字写出水声,写出水流之急。“却惭朱履客,愁杀踏青难”中的“却”字写出诗人内心的矛盾,他既感到惭愧,又为不能去踏青而感到惆怅。 【答案】
北望中原隔虏庭 汉家遗恨付沧溟 李陵台下多芳草 不似明妃冢上青 注释: - 这首诗描绘了站在李陵台(指汉李陵墓)远眺中原的情景,表达了对汉朝的深深怀念和无尽的哀愁。 - “汉家遗恨”指的是汉代的遗憾,可能是对战争失败或国家命运的无奈,这种情感通过“付沧溟”表达出来,意味着这些遗憾如同沧海一样深邃而广袤。 - 诗中对比了李陵台下的繁花与明妃坟上的青草,前者代表着生机和繁华,而后者则显得孤独和凄凉
注释: 谁道春归去,长从水竹居。 谁道春天过去后,我依旧隐居在水边的竹林里。 池边通小径,花外驾轻车。 池塘边有一条小径,花朵盛开的时候我也骑着轻快的马车。 见猎心全息,逃禅计未疏。 看到猎人射中猎物时,我的心也兴奋起来;逃禅的计划也没有被排除。 浮名千古笑,安用茂陵书。 虚名和功名在历史的长河中都只是笑谈,何必追求那封藏在茂陵的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暮春时分对生活和人生的一种感慨和抒发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考生需要对诗歌进行逐句的解读和翻译;然后分析作者的用意。 “夜听胡笳”是说在深夜听到胡人的悲鸣哀歌,“鬓尽丝”是说鬓发都白了。这里既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也写出了胡人生活的艰苦。“暗看南雁忆归期”一句,诗人想象南飞的大雁会想起自己北归的家
注释: 土木驿:地名,位于今天的陕西境内。 百万貔貅出帝畿:意思是说百万的兵马从皇帝的京城出发。貔貅,古代传说中的猛兽,此处用来比喻强大的军队。 飘飘春雪满征衣:意思是说春天的雪花飘飘洒洒地覆盖了出征的士兵的衣物。 长亭路:古代在道路旁边设置的长亭,供人歇脚和送别使用。 犹忆当年驻六飞:意思是说仍然记得当年皇帝亲自来送行的情景。六飞,古代帝王出行时所乘之鸾车,这里用来形容皇帝的威仪和对士兵的关怀
诗句原文: 罢钓空江水绕矶,无鱼偏载月明归。 东陵已卜宜瓜地,谁向青门问布衣。 译文: 在江边的空旷之处,我放下了渔竿,水面环绕着小石岛,但却没有鱼儿上钩,只能带着满腹的遗憾看着月亮回家。 东陵已经占卜出适合种植瓜果的土地,而我却不知道该去向谁打听那件普通的布衣。 注释: - 罢钓:停止钓鱼。 - 空江:江边空旷的地方。 - 水绕矶:水环绕着小石岛。 - 无鱼:没有捕捉到鱼。 - 偏载:偏巧
【解析】 题干是“入山海关,辽阳新草未抽芽,关上红梅满树花。塞外风烟原自别,从来春早是京华。”这是一道诗歌的赏析,注意题目的要求和答题方向。本题中要求考生对诗句进行赏析,赏析诗句可以从内容、主题等角度分析。内容主要分析诗中所描绘的场景以及作者通过这些场景表达的思想情感;主题主要分析诗的主旨以及诗人要传达的情感。 【答案】 译文: 辽阳城郊新近种下的嫩草还没有长出嫩芽,关外山上却盛开着红艳的梅花
注释:沙岭:在甘肃武威县西,黄河边。横空:指横在天空中。酒未阑:酒还没有喝完。拥炉犹惮朔风寒:抱着火炉还怕北风刺骨寒冷。戍卒:驻守边境的兵士。起马:披甲上马。烽前:烽火台前。雪满鞍:马鞍上落满了雪花。赏析:这首诗描写了戍边士兵在边城之夜的情景。诗人描绘了一幅寂静而又冷清的画面,表达了戍边士兵在严寒中的孤独和辛劳,以及他们坚守边疆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