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公豫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的综合赏析能力。此题考核理解诗句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品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侧重考核诗歌的情感的把握,重点考核诗歌的主题和思想情感。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审清题干要求,如本题“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请对下面这首诗逐句释义:教授祖守中逢清以秋菊佳咏见贻次韵奉答”,然后根据题干信息逐一分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诗,表达了作者对学术的热爱和对学者的赞赏。以下是逐句释义: 次韵奉答教授祖守中逢清 现在学术界的风气让人感到卑微,而祖君(即祖守中)来倡导新的学问和思想,让所有的学者都能明白并跟随他的步伐。 夙昔风标矜独步,文坛立帜能直树。 祖君以前独自走在学术的道路上,他在文学领域树立了自己的旗帜,能够直接树立自己的标杆。 论文角艺日无虚,雅会名流常脱屦。 在论文和艺术方面,没有虚假之处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滕王阁游览时的所见所感。诗中的“扁舟直入南州界”,描述了诗人乘坐扁舟直接进入南方地区的情景。接着,“屈曲河流势澎湃”描绘了河流曲折、水流湍急的壮丽景象。 接下来的两句:“浩荡银涛气灏漫,渊源不竭通九派。”则进一步描绘了江河的气势和源远流长的特点。其中,“九派”指的是中国古代神话中黄河分为九条支流。 “昔年作客豫章城,弗睹高楼恒介介
诗句: 《采莲曲》 潋滟溪光似辋川,新荷出水更嫣然。 注释: - 《采莲曲》: 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 潋滟溪光:形容溪边水光闪烁的样子,如同水面上的涟漪。 - 似辋川:比喻景色美丽如画,辋川是唐朝画家张璪的居所,此处用来形容景色之美。 - 新荷出水:指初生的荷叶从水面上露出来,生机盎然。 - 更嫣然:意味着更加美丽动人。 译文: 在溪流边,水面上波光粼粼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汪藻的作品。全诗共八句,每句都蕴含着深厚的意义和美感。下面是逐句的释义: 1. 舟小名为驳,临河体实轻。 - “驳”在这里指的是小船。 - “临河体实轻”形容小船虽然体积不大,但在河水中却显得轻盈而敏捷。 2. 扪滩鱼贯上,放溜雁行行。 - “扪滩”指在河滩上行走或攀爬。 - “鱼贯上”形容人们像鱼一样有序地前进。 - “放溜雁行行”则形象地描述了船只在水中缓缓移动的景象
【游琅琊寺】 滁阳饶古迹,山水境幽然。 名流相接踵,题咏日纷繁。 我来值长至,欲一向山前。 适逢豪侠友,相约入林渊。 巉岩如虎伏,苍松似龙眠。 少憩闻清磬,徐步览名泉。 山僧供茗碗,不为礼数牵。 坐卧兴夷犹,啸傲山之巅。 注释: 1. 滁阳:即今安徽省滁州市。 2. 饶:多的意思。 3. 山水境幽然:指风景秀丽,环境幽静。 4. 名流:有名望的人或事物。 5. 长至:农历十二月初八
诗句释义: 1. 世途若戈矛,达人自宜淑 - 描述了世间的纷扰和争斗如同锋利的兵器一样,只有明智的人能够保持自身的纯洁与善良。 2. 春日玩春桃,秋时赏秋菊 - 比喻在春天享受桃花的美好,秋天欣赏菊花的芬芳,强调自然之美的短暂和珍贵。 3. 闲来与客谈,兴至取书读 - 闲暇时与朋友交谈,兴致来了便拿起书本阅读,体现了作者追求知识与交流的兴趣。 4. 渴饮溪头水,饥餐瓶中粥 - 形容自己简朴的生活
《戏马台》是南宋诗人吕定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及其背景和赏析: 1. 诗句解析: - 戏马台边风色寒:描述戏马台边的环境,风寒冷清。 - 黄河昼夜水弥漫:描绘黄河在昼夜之间水流不断,景象广阔而深远。 - 椎心每恨英雄尽:表达对英雄人物的怀念与遗憾,英雄已逝,令人心痛。 - 放眼还知天地宽:通过对比,意识到尽管英雄逝去,但世界依然宽广,仍有希望。 - 宴设鸿门王气在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隋朝都城洛阳景象的诗作,通过描绘隋皇宫阙、丝竹管弦等昔日繁华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感慨和对现实生活的思考。 第一句“隋皇宫阙已荒丘”,描绘了隋皇宫阙已经破败不堪,变成了荒丘。这两句诗以隋朝的灭亡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第二句“剩水残山发旅愁”,描述了在这座破败的宫阙附近,只剩下一些残余的水和山,这些景象引发了人们的思乡之情,也象征着历史的沧桑和人事的变迁。
【注释】江宁:今南京市。萧萧:形容杨柳的枝条轻拂水面,随风飘摆的样子。晚霞:指傍晚时分天空出现的云霞。 【赏析】 “篱落鸡豚傍水涯”,写的是诗人来到江宁后,看到岸边篱笆旁有几只鸡和几只猪在觅食的情景。“萧萧杨柳放新芽”,描写的是岸边杨柳树枝条柔软,柳叶嫩绿,随风摇曳,春意浓郁的景象。两句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石尤故逞波涛恶,使我行踪看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