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恩滦
【注释】 鹊渚: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上。大火流:即“火云流”。古代天文家认为天上的赤色云是火灾的象征。 青虫扑簌:蟋蟀的叫声。夜釭(hóng)幽:指油灯的光幽暗而微动。古代有以灯为釭的,故称油灯为釭。 不知庭外凉多少:意谓不知道庭院外边凉快到什么程度。 一树梧桐一叶秋:意谓看到树上只有一片叶子,知道已是秋季了。梧桐,落叶乔木,叶子阔大。 【赏析】 这首小诗写深秋时节庭院里的景致
冬日偶成 平安两字托鱼笺,回首萱闱倍黯然。 怕向高楼卷帘望,青山遮断白云天。 注释: - 冬日偶成:冬天的偶然之作。 - 鱼笺:用鱼形的纸写的信,代指书信。 - 萱闱:母亲的家,即母亲居住的地方。 - 黯然:心中伤感、忧愁的样子。 - 卷帘望:推开帘子向外看。 - 青山遮断:青山遮挡住视线,无法看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冬天偶然写下的诗篇。首句“平安两字托鱼笺”,通过书信传递祝福和期望
【注释】: 1. 拈毫(niān háo)欲写几(jī)迟回(chí huí):拿起笔准备写诗,但迟迟不能下笔。 2. 万种新愁顷刻来:形容心中充满了许多新的愁绪,就像一刹那之间涌上心头。万种,形容很多。 3. 书尽兰笺心未尽:写满了兰纸的书信,作者的心却难以平静。 4. 却教缄罢(jiǎn bà)又重开:却让信封封口后又被打开,形容无法释怀,反复思量。 【赏析】:
【注解】 奉吾母来札喜志 奉:呈上 札:书信 喜志:喜讯 画楼:指高楼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惊报:突然传来的消息 家书:家信 半是欢欣半还惧:一半是因为喜悦,另一半因为害怕 先看函面莫轻开:先看清楚信的字迹再打开 【译文】 画楼上我正来回踱步,突听有人报道家中有喜讯。 一半因欢喜另一半却有些恐惧,先看看信封上是否写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收到家书后的喜悦与不安的诗
注释: 接家书有感:接到家书,感到感慨。 红桥:指代诗人的故乡。红桥回首路茫茫,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归篷影里白蘋香。 译文: 红桥回首路茫茫, 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 归蓬影里白蘋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家书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和家园的深深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家乡能早日恢复安宁
诗句原文: 六幅蝉纱晓槛开,丝丝烟柳拂池台。 佳辰又是清明近,罗幕低垂细雨来。 注释解释: - “六幅蝉纱”可能指的是窗帘或帘子的数量,六幅即六扇,用以形容房间内通风或者装饰的华丽。 - “晓槛开”中的“晓”指早晨,表示天刚亮时的情景;“槛”通常指门框,这里可能指的是窗槛,即窗户的边沿。 - “丝丝烟柳拂池台”描绘了春天柳树随风飘动的景象,如同烟雾一般轻柔地拂过池塘和亭台。 -
【注释】 湖上:湖边。柳阴:杨柳的树荫。新凉:指初秋时节。百顷:形容湖面广阔。玻璃:指湖水,清澈如明镜。澹(dàn)夕阳:淡黄色的晚霞。闲:悠闲自在的样子。垂钓:钓鱼。白莲:莲花的一种,白色的花瓣。鸳鸯:一种水鸟,雄雌相伴游于湖中。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湖上景色的诗,诗人以清丽优美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湖光山色图画。 前两句“柳阴深处觅新凉,百顷玻璃澹夕阳”,写诗人在湖上寻找清凉之地
【注释】 立秋日:指秋季的第一天。水槛(jiàn):临水的栏杆。槛,有雕花格子的栏杆。雨脚微:雨点刚落下来时,像细针一样的雨滴。青篱络角豆花肥:青葱的篱笆上,络角豆花盛开得很肥大。络,络线,编织。角,角落。豆花,即豆子开花。肥,丰满、茂盛。前宵:昨夜。新蛩(qióng)语:新来的蟋蟀叫声。新,刚刚。蛩,蟋蟀的一种。一叶:梧桐的叶子。一叶,指初生的嫩叶。 赏析: 此诗是写立秋时节的景物和感受
草凝寒露竹凝烟,水浅池塘堕白莲。 雨过小林凉意足,满庭秋思雁来天。 【注释】 草凝寒露:指初春时节的草地上凝结着一层薄薄的白霜。 竹凝烟:指深秋时节的竹林里,竹子上的叶子已经落尽,只剩下了光秃秃的竹杆,上面挂着淡淡的雾气,如同烟雾一般。 水浅池塘:指池水较浅,容易看到池塘底部。 堕白莲:指荷花从水中露出水面,犹如白色的莲花绽放。 雨过小林:指雨后天晴,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小树林上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及语言的赏析。注意通读全诗,把握诗意,理解诗句含义,在此基础上揣摩选项诗句并对其作出判断。“平林萧瑟栖残照,金背寒鸦接翅呼”意思是:树林中一片凄冷萧索的景象,栖息着的乌鸦发出凄凉的叫声。这两句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写出了秋天萧瑟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凄凉之情。 【答案】 译文: 几日繁霜已使浅草枯黄,十三弦柱上飞雁成行孤鸣。林中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