鹊渚西风大火流,青虫扑簌夜釭幽。
不知庭外凉多少,一树梧桐一叶秋。

【注释】

鹊渚: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太湖上。大火流:即“火云流”。古代天文家认为天上的赤色云是火灾的象征。

青虫扑簌:蟋蟀的叫声。夜釭(hóng)幽:指油灯的光幽暗而微动。古代有以灯为釭的,故称油灯为釭。

不知庭外凉多少:意谓不知道庭院外边凉快到什么程度。

一树梧桐一叶秋:意谓看到树上只有一片叶子,知道已是秋季了。梧桐,落叶乔木,叶子阔大。

【赏析】

这首小诗写深秋时节庭院里的景致,抒发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首句“鹊渚西风大火流”,起势突兀,笔力挺拔。鹊渚,在无锡县西南,太湖中,是古迹之一。大火流,指太阳。这里用一个“流”字,把太阳西落的景象勾勒出来。

第二句“青虫扑簌夜釭幽”,写庭院里蟋蟀声中的灯光。青虫,指蟋蟀。扑簌,形容蟋蟀鸣叫的声音急促、响亮。“夜釭幽”,指室内昏黯的灯光。这两句写景,虽未直述时令,但通过景物的描写,使人联想到秋天的到来。“大火流”三字,用得极为工巧,既点明时间,又渲染气氛。

第三句“不知庭外凉多少”,承上而来,写出了诗人内心的感受。这一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它不仅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变化的敏感和热爱之情,而且表达了他内心的一种微妙的波动。“不知”二字,表明他对周围事物的关注。“庭外凉多少”,从字面看,似乎是在问天气如何。实际上,这是诗人内心感受的真实反映。他感到庭院外的景色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因此,他想知道外面的气温究竟冷了多少。

末句“一树梧桐一叶秋”,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到的景象。梧桐树,落叶乔木,叶子大而圆,秋天时由绿变黄,最后变成红褐色。这里用了一个“一”字来突出梧桐树叶的变化,使读者仿佛看到了那金黄色的叶子在秋风中飘落的情景。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喜爱之情。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动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秋天的热爱和感慨。同时,诗歌还通过对比手法,将诗人的内心感受与外界景物的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变化和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