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韵幽闲寄性情,香山月夜忆崔卿。
可怜古调无知己,等作寻常箫管声。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句的鉴赏能力。解答此题时,要结合全诗内容和重点词语理解诗意,同时要注意诗歌的意境特点、思想感情等,在此基础上把握情感倾向即可。
“琴韵幽闲寄性情,香山月夜忆崔卿”:这两句的意思是说:我的琴声幽远闲雅而能寄情于性;我在香山月夜怀念崔卿。“幽”字是诗人在月夜弹奏琴时心境的一种写照,“幽闲”二字表现了诗人当时的心态。“寄性情”表明诗人把琴声当作一种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香山月夜”指作者所处的环境,也是他此时的心情所在。诗人通过琴声表达他对故人的思念之情。“古调”指的是古代的曲调和风格,“无知己”意思是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内心,只能与古人为伍。“等作寻常箫管声”,意思是我如今只能在这些曲子中寻找到知己,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发出声音。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答案】
示例一: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白居易(772—846)唐代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和改革家,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其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近人,尤擅长于讽喻社会现实,同情人民疾苦。
译文:
琴声悠扬深远,寄托着我的情感。香山之月,我怀念着你,你却不知道。你的琴声,就像寻常的箫管声,没有知音啊!
赏析:
首句中的“幽闲”二字,是诗人在月夜弹琴时心绪的一种写照,也是他在抒发内心情感。第二句“忆崔卿”,表明诗人把琴声当作一种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第三句“古调”指的是古代的曲调和风格,“无知己”意思是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内心,只能与古人为伍。第四句“等作寻常箫管声”,意思是我如今只能在这些曲子中寻找到知己,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发出声音。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示例二:这是一首怀人之作。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卒于洛阳。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参加制科考试,得高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宪宗即位,除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任江州司马,移忠州。因得罪宦官,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元年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长期病弱,以文章自娱,与刘禹锡唱和,被世人誉为“刘白”。
译文:
我弹奏的乐曲悠扬深远,寄托了我的深情;我在香山夜晚怀念着你,但你不在我的身边;你弹奏的古代曲调,如今没有知音的人欣赏。
赏析:
首句中的“幽闲”二字,是诗人在月夜弹琴时心绪的一种写照,也是他在抒发内心情感。第二句“忆崔卿”,表明诗人把琴声当作一种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第三句“古调”指的是古代的曲调和风格,“无知己”意思是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内心,只能与古人为伍。第四句“等作寻常箫管声”,意思是我如今只能在这些曲子中寻找到知己,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发出声音。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示例三:这是一首怀人之作。白居易(772—846),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生于河南新郑,卒于洛阳。唐德宗贞元十六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贞元十九年参加制科考试,得高第,授翰林院庶吉士。宪宗即位,除左拾遗、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任江州司马,移忠州。因得罪宦官,贬为江州司马。长庆元年官至刑部尚书。晚年长期病弱,以文章自娱,与刘禹锡唱和,被世人誉为“刘白”。
译文:
我的琴声悠扬深远,寄托了我的深情;我在香山夜晚怀念着你,但你不在我的身边;你弹奏的古代曲调,如今没有知音的人欣赏。
赏析:
首句中的“幽闲”二字,是诗人在月夜弹琴时心绪的一种写照,也是他在抒发内心情感。第二句“忆崔卿”,表明诗人把琴声当作一种寄托,表达了自己内心的感情。第三句“古调”指的是古代的曲调和风格,“无知己”意思是没有人能理解我的内心,只能与古人为伍。第四句“等作寻常箫管声”,意思是我如今只能在这些曲子中寻找到知己,只能像普通人一样发出声音。这里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