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桥回首路茫茫,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归篷影里白蘋香。
注释:
接家书有感:接到家书,感到感慨。
红桥:指代诗人的故乡。红桥回首路茫茫,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归篷影里白蘋香。
译文:
红桥回首路茫茫,
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
归蓬影里白蘋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家书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和家园的深深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家乡能早日恢复安宁。
红桥回首路茫茫,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归篷影里白蘋香。
注释:
接家书有感:接到家书,感到感慨。
红桥:指代诗人的故乡。红桥回首路茫茫,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归篷影里白蘋香。
译文:
红桥回首路茫茫,
雁足书来每断肠。
惟愿烽烟渐平息,
归蓬影里白蘋香。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收到家书后,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诗中表达了他对战争和家园的深深的忧虑和担忧,同时也表现出他对和平的渴望和向往。他希望战争能早日结束,家乡能早日恢复安宁。
诗句解读与翻译 湛然抱琴癖,闲弹送夕阳。 - 解析: "湛然"指的是一种深沉而平静的境界,这里用来形容人的内心世界;“抱琴癖”是指对琴的深厚爱好和痴迷;"闲弹送夕阳"则形容在宁静的傍晚,一个人悠闲地弹奏着琴,伴随着日落的美景。整体表达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享受。 云和不可作,一曲一回肠。 - 解析: “云和”在这里可能是指音乐中的某种高难度或者难以模仿的技巧
湖上 柳阴深处觅新凉,百顷玻璃澹夕阳。 闲把渔竿自垂钓,白莲花底起鸳鸯。 注释: 湖上:在湖畔。 柳阴深处:指湖边树荫幽暗之处。 新凉:新的凉爽。 百顷:形容湖水广阔如百顷。 玻璃:这里比喻湖面像明镜一样清澈。 澹(dàn)夕阳:淡红色落日余晖映照在湖面上。 闲:悠闲、轻松的意思。 垂钓:钓鱼。 白莲:白色的莲花。 鸳鸯:一种水鸟,常在水面嬉戏。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湖光山色画面
这首诗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扫花游·自云栖寺归,泛舟西湖,游览竟日,倚声成歌 —— 词的上阕描写了作者在云栖寺游玩之后乘船泛舟于西湖的情景。 万篁径里,正翠滴篮舆,海霞初晓。寺门渐杳。更明湖荡桨,镜波回抱。极目群峰,百变云容尽扫。晚春好。问堤柳旧栽,添种多少。 —— 词的下阕描述了在西湖游览时所看到的风景。 何事赢懊恼。指绚碧亭台,俊游曾到。谢墩自小。叹而今剩有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又名“雪梅香”“玉楼春”。双调,六十字,上片六句四仄韵,下片六句五仄韵。此词前后阕各三片,每片六句。 幽人:指隐居在山中的人。 玉笛:指吹玉制的乐器。 新愁:新的愁绪。 江:这里指江湖水路。 洲渚:水中的沙洲。 羁客恨:旅居他乡的人的忧愁。 朱舫:红色船篷。 【译文】 何处有幽静的人用玉制的笛子吹奏着曲子?我遥寄着新愁,等到梅花开放的时候。隔岸洲渚上的鸥鹭还不知道。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咏菊》。下面是逐句释义和译文: 扑胡蝶月夜看菊感怀 - 在月光下观赏菊花,感叹时光流逝。 霜英弄晚,清绝东篱景。秋容太淡,蟾波相掩映。几重帘卷风疏,一曲栏回露冷。何如未荒三径。峭寒警。年华逝羽,风雨重阳怕回省。 注释: - 霜英:指菊花。 - 弄晚:玩赏至晚。 - 东篱:指陶渊明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菊花生长的地方。 - 秋容太淡:秋天的景色显得淡薄。 - 蟾波
诗句释义: 1. 碧桃春:碧桃花盛开的季节,春天的象征。 2. 数椽茅屋接松杉:几间简陋的茅屋紧邻着松树和杉树,描绘了一幅朴素自然的景象。 3. 晴风明翠岚:晴朗的天气中,微风带来清晰的绿山景致。 4. 碧林深处夕阳衔:在绿色的树林深处,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天际。 5. 依依春色酣:形容春天景色的美丽和生机盎然。 6. 城市远,水云涵:远离了城市的喧嚣,水面和云雾交织在一起。 7. 终朝送客帆
【注释】 绣绒:指窗帘。银钩:指刺绣的帘钩。蝉鬓:指女子的头发。灵匹:指月亮。河汉:指银河。莫凭楼:不要登高。梧桐:指梧桐树。渐做深秋:形容夜雨声声,渐入深秋。 【赏析】 此词是写深秋夜雨的。上片写景,下片抒情。上片写室内情景。“绣绒窗底卷银钩”一句,写室内的景物。银钩,指绣花用的银针。绣花时把针穿过线团,在布上绕成圆形。这里说“卷”,是形容绣花针穿过线团,把线圈卷起。绣花用绒线,故称“绣绒”
剔银灯砚屏 悄悄地坐在夜窗下,孤寂中只有自己。不比临池赏景时兴致更高。试着掀开银屏风,照在瓦砚上的墨迹,隐约可见墨痕深深映出。凝视着仔细辨认。 格写眠虫秀整 格子中描画的眠虫图案整齐美丽。光冻讶螺清冷 灯光映照下,好像冻僵的螺蛳更显得清冷。玳几灯疏,金星奁小,比似晕妆窥镜 矮几上灯光微弱,金边镜框小,就像女子用它来照镜化妆一样。兰笺书尽 书信都写满了。觉恍惚、有人遥领
【注释】 碧桃:桃花,这里指梅花。 春:指春天。 江山:指大自然的景色,也泛指南方。 灵钟:指自然之美。 茫茫:辽阔无边的意思。 ■(xiāo):同“销”,消散、消失。 逆旅:旅馆。 【赏析】 本诗是作者客居他乡时所作。 首句“碧桃春”点出题目。“碧桃”,用典,《太平御览》引《汉官仪》:“武帝于后庭种碧桃千株”。次句“钱江山水秀灵钟”,写景。“钱江”,指浙江。“灵钟”,指大自然的美。三、四句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意思和掌握常见的古诗词体裁的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多进行分类识记,并能够根据诗句中的关键词语分析出诗句的意思。 “青林红树”:青山绿水,红花落叶。这里指送别的地点。“才说悲秋又秋尽”:刚一谈起悲凉的秋天,转眼秋天又过去了。“金焦两点”:山名。《世说新语·言语》:“谢玄为桓温参军,有东山之志,后见简文帝,问道:‘卿自料何以处我?”温曰
【解析】 “东风”是春天的风,它带来了温暖和生机,也吹动了诗人的心弦。在诗中,“又到”一词表明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期盼与欣喜;“短长亭”是驿站名,古时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供行人休息、更宿所用。所以“东风又到短长亭”中的“东风”“短长亭”都是诗人所熟悉的景物。“惆怅”二字,道出了诗人的心中之痛。他多么希望家乡早日到来,可是如今家乡还没有来,自己却先要回去了;而自己离开家乡的时间并不太久
冬日偶成 平安两字托鱼笺,回首萱闱倍黯然。 怕向高楼卷帘望,青山遮断白云天。 注释: - 冬日偶成:冬天的偶然之作。 - 鱼笺:用鱼形的纸写的信,代指书信。 - 萱闱:母亲的家,即母亲居住的地方。 - 黯然:心中伤感、忧愁的样子。 - 卷帘望:推开帘子向外看。 - 青山遮断:青山遮挡住视线,无法看到。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作者在冬天偶然写下的诗篇。首句“平安两字托鱼笺”,通过书信传递祝福和期望
【注解】 奉吾母来札喜志 奉:呈上 札:书信 喜志:喜讯 画楼:指高楼 徘徊:犹豫不决,来回走动 惊报:突然传来的消息 家书:家信 半是欢欣半还惧:一半是因为喜悦,另一半因为害怕 先看函面莫轻开:先看清楚信的字迹再打开 【译文】 画楼上我正来回踱步,突听有人报道家中有喜讯。 一半因欢喜另一半却有些恐惧,先看看信封上是否写明。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女子收到家书后的喜悦与不安的诗
长芦庵 大江茫茫江水白,堤畔筑庵护深碧。 绯桃绿柳锁双眉,日浸波光荡云液。 新芦簇簇满长洲,深厚由来畜土脉。 彼苍眷注优且渥,四十年中地频辟。 千村黛色接云容,百顷岚光被郊陌。 江流浩浩汇奔注,两山排闼如相揖。 昔年曾付丹青手,妙画难得云林笔。 忽检巾箱旧图卷,痴翁豪素留名迹。 烟江叠嶂渺千里,尺幅不嫌鹅绢窄。 借作此图亦快事,风涛飒飒生虚壁。 我今恍惚身入画,万壑千岩赴襟舄。 弹琴一曲江月寒
夏夜 薰风夜透池荷飐,拂拂幽香来竹院。——薰风轻拂,池塘的荷花摇曳生姿,阵阵清香飘进院子。 起视明星独倚阑,凉云密织鱼鳞片。——抬头仰望夜空,只见群星闪烁,凉云密布如同鱼鳞般排列。 冰绡雾縠却袢暑,披襟懒挈黄罗扇。——微风吹过,如冰纱般的云雾轻轻飘散,让人感到凉爽。我懒得拿起黄罗扇,只穿着单薄的衣裳。 镫疏月落不见人,隔花时有流萤现。——灯笼渐渐熄灭,夜色中看不见人影。偶尔在花朵之间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作于大历元年(766)春望时。全诗共八句,每句五言。诗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命运的深深忧虑。 下面是逐句的翻译与注释: - 高楼眺平楚,江树何沈沈:站在高楼之上远眺,看到江边的树木郁郁葱葱。 - 茅屋互鳞比,烟霭一以深:茅草屋顶相互连接,烟雾弥漫,一片浓密。 - 青骢识归路,黄鹂弄好音:骑着青骢马,听着黄鹂鸟的叫声,仿佛在寻找回家的路。 - 朅来写怀抱,举目悲登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