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燮
解析与翻译 第一句: 诗句释义: “正匈奴未灭,战死沙场,死亦安便。” 译文: 正当匈奴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时候,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第二句: 注释: "击楫渡江去" - 这里可能象征性地表达着一种壮烈的决心或行动。 第三句: 注释: "见胡氛犹恶,猛着先鞭" - 意指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敌人的势力仍然存在并威胁着国家安全。 第四句: 注释: "那知义旗甫举
【注释】 宛叟:指诗人。 节近花朝:节日将近,即花朝节。 爱薄阴:喜爱阴凉。 芳:芬芳。 老:年高。 深:深厚。 春愁:春天的愁思。 修:这里形容梅花。 梅:梅花。 厄岁:受困于岁月。 佳卉:美好之花。 成林:长成树林。 惆怅:因不如意而感到忧伤、懊恼。 托:寄托。 沉吟:低吟。 【赏析】 此词作于1910年花朝节前一日,上片写花朝节前天气阴郁,百花盛开,但作者却无心赏玩
这首诗是1912年壬子(1912年)周无尽所作《秋棠图》的题词。题目中“题秋棠图”说明这是一首为秋棠图所作的词,而“为周无尽作”则说明了这首词的作者。 下面是这首词的逐句释义以及注释: 1. 金缕曲 题秋棠图,为周无尽作:这是一首咏叹秋棠图的词,由周无尽创作。 2. 无尽又有棠隐女士小传,叙恨凄楚,盖伤心人也:周无尽还写了一篇关于棠隐女士的传记,讲述了她的哀怨和悲伤,因为棠隐女士是个伤心人
【注释】 当湖:地名,在浙江。内子:妻子。瀛洲书院:位于江苏无锡县南的洞庭山中,为宋代文学家范仲淹所建。1914年,张恨水和夫人同游此书院。 登瀛:登上瀛洲,泛指升官或入仕。 “人文都阒寂”句:说人文荟萃之地如今冷落无人烟,枉说此地是天下名胜之区。 三月:春季的三个月。 阑干:栏杆。 并倚:并肩靠。 太匆匆:太匆忙,太急迫了。 楼台:指书院的建筑。 倒影:水中映象。 【赏析】
【注释】 浪淘沙:一种曲调名。又名“浪淘”、“谢娘”。唐教坊有《浪淘沙令》。 匝月:一个月。 花事:指花卉开花凋谢的事。 咫尺(zhǐ chǐ):非常接近。天涯:极远的地方,这里形容距离之远。 窗纱:窗帘。 庭草:院里的草地。麻:草木茂盛的样子。 薇花:即野蔷薇。 影倘似花花似影:影子好像花儿的影子一样。 怜:爱怜。 赏析: 此词写病中对落花的眷恋。上片先写花事已尽,庭院里长满了草
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以钝剑为题,通过描写钝剑的形貌,抒发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悲愤之情。 首句"苍茫狂忆,记年时壮志,几番宏论",描述了诗人对过去的追忆,以及对当年壮志的怀念。"苍茫"一词描绘了诗人内心的迷茫与无助,"狂忆"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往事的深深眷恋。 第二句"杀贼降魔真易事,材略纵横动听",进一步描绘了诗人当年的英雄形象。"杀贼降魔"四字,展现了诗人英勇无畏、为民除害的英雄气概
【赏析】 此诗作于1912年壬子,是一首题画诗。作者在海棠春中自题秋棠图,并借“棠隐述意”。全诗通过描绘一幅秋海棠图来抒写自己对爱情的执着和悲苦,以及对现实的无奈和哀叹。 首句“含情脉脉常凝睇”,用拟人手法描写秋海棠的娇艳动人。海棠花含苞待放,娇艳欲滴,仿佛含着深情款款地凝望着诗人,使诗人情不自禁地凝视不已;次句“银烛畔、残妆慵理”,以银烛为背景,描绘出美人在夜深人静时,独自对着残妆发呆的情景
齐天乐 题哀蝉沧桑红泪词后(1912壬子) 美人脉脉临风倚,阑干夕阳如诉。 叶病成红,花啼有泪,总是者般凄楚。 谁教延伫。 但蹙损双蛾,蕴愁难吐。 湿透罗巾,抱琴背立甚情绪。 伤心料他无数。 道沧桑影事,侬能记取。 故国残灰,芜城宿草,旧梦重重尔许。 知音未遇。 便弹向空山,寂无人处。 死尽南风,一声声更苦。 【注释】: 1、美人脉脉:形容美女的神态柔美而含情脉脉。 2、阑干:栏杆。 3、叶病
柳梢青 寒食日报本塔寺晚眺(1914甲寅) 是雨余天,是消魂节,是夕阳天。 小住匆匆,尖寒恻恻,薄病恹恹。 僧寮暂此参禅。 遥望处、湖山可怜。 将酒浇愁,将花献发,将梦游仙。 注释: - 柳梢青:词牌名,此处为作者自创的词牌名。 - 寒食日报本塔寺晚眺:在寒食节这一天,作者前往本塔寺进行游览并写下了这首词。 - 雨余天:雨水过后的天空,暗示着春天的到来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消魂节
【赏析】 这是一首写相思之情的词。上片写女子对情郎的思念,下片写女主人公与情人幽会的情景。全词语言质朴,意境优美。 上片以“多情容易凝眸”开头,写女子对情郎的思念。“凝眸”,指凝视着远方。一个“容易”字,表现了女子对男子深沉的爱情,也表现了女子的痴情。接下来的句子是说“莫含羞,可许朝朝伺汝看梳头”。这句诗用典,“朝朝”,即每日、天天。“伺”,意为照顾、服侍。“汝”,是第一人称代词,这里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