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匈奴未灭,战死沙场,死亦安便。
击楫渡江去,见胡氛犹恶,猛着先鞭。
那知义旗甫举,罹祸剧堪怜。
叹国法难伸,奇冤虽雪,应憾重泉。
愁煎。
怕追念,把旧影前尘,反复诗篇。
读到伤怀处,似声声弹出,急管哀弦。
况复平生隐恨,未了海棠缘。
料碧血长埋,千年定化啼杜鹃。

解析与翻译

第一句:

诗句释义: “正匈奴未灭,战死沙场,死亦安便。”
译文: 正当匈奴尚未被彻底消灭的时候,战士们在战场上英勇牺牲。

第二句:

注释: “击楫渡江去” - 这里可能象征性地表达着一种壮烈的决心或行动。

第三句:

注释: “见胡氛犹恶,猛着先鞭” - 意指尽管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敌人的势力仍然存在并威胁着国家安全。

第四句:

注释: “那知义旗甫举,罹祸剧堪怜” - 表示对刚刚举起革命旗帜时所遭遇的不幸和悲剧感到同情。

第五句:

注释: “叹国法难伸,奇冤虽雪,应憾重泉” - 表达了即便法律得到伸张,那些无辜受冤者的冤屈仍未得到平反的遗憾。

第六句:

注释: “愁煎” - 这个词汇表达了深深的忧愁和焦虑。
第七句: “怕追念,把旧影前尘,反复诗篇。读到伤怀处,似声声弹出,急管哀弦” - 描述了作者害怕回忆那些过去的悲伤时刻,这些记忆反复出现在他的诗歌中,让他感受到强烈的悲伤情绪。

第八句:

注释: “况复平生隐恨,未了海棠缘” - 这是诗人自述的另一种遗憾,未能完成自己曾经梦想的事情。

第九句:

**注释:”料碧血长埋,千年定化啼杜鹃” - 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认为历史的车轮会无情地推动它向前,而这种变迁最终将化为一种永恒的哀歌。

赏析

这首诗是1912年壬子年的纪念作品,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感慨。诗中的“忆旧游”表达了对过去岁月的怀旧与反思,同时也透露出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和悲观。通过生动的比喻和细腻的情感描绘,这首诗不仅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动荡不安,也展现了诗人个人情感的复杂性和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