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这首诗的作者是姚慕庭先生,他在甲午年(公元1894年)在天津写下了这首诗。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释: 诙诡人间世,雏夷发尽青。 注释:诙诡——形容世事复杂多变,充满讽刺和戏谑;雏夷——指年轻的人们,这里可能暗指年轻的士人;发尽青——形容年轻人们的青春已经耗尽。 赏析:诗人感叹世间的纷扰和变化无常,以及年轻一代的无奈和悲哀。 愤时终自放,庄语待谁听。 注释:愤时——对时局的不满和愤慨
【解析】 此诗为作者在天竺寺游览时所作。全诗四句,前两句点题,后两句是写所见的景色与所感。“新霁”即雨后初晴的意思,“活”形容清脆悦耳。“晨炊松叶香”,是说早晨炊烟缭绕。“一鸟答松篁”,是指山中的鸟儿鸣声,和竹林里的风声相互应答。末句写禅心但坐忘,是说诗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忘却了一切尘世的烦恼,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答案】 天竺言从天竺寺,偶步下云房。 新霁铃声活,晨炊松叶香。 片云驻灵石
小别长安市,时流一辈多。 窃钩真不幸,侧帽屡相过。 宏道命安托,横流尔奈何。 出门看傀儡,饭饱得蹉跎。 注释: 1. 小别长安市:离开长安时,与朋友分别。长安:古地名,今陕西省西安市,当时是唐朝首都。 2. 时流一辈多:当时的同僚、朋友很多。时流:当时的同辈或朋友。多:众多。 3. 窃钩真不幸:比喻自己偷窃,行为不端而命运不佳。窃钩:古代刑罚之一,指偷窃小钱(铜钱)。 4. 侧帽屡相过
【注释】甲午:即光绪二十一年,195年。天津:今天津市。杂感:多感伤的诗。喻:同“喻”,比喻。宁知:岂知其?范子豪:指唐代诗人范摅,字子羽。大隐:深藏不露的大智者。危言:直言。一发:一根头发。系吾曹:牵动我们这些人的心。激咏:激昂地咏叹。物情好:对事物的情态爱好。披风:形容人勤劳。众窍:众人的洞穴。孤睨:独来独往的样子,这里指孤独、特立。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在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写给友人姚慕庭的
屋角喧新涨,墙阴煮雾茶。 云来失双燕,泥泛没轻花。 四野日光薄,九河风力加。 近堤农作苦,昨岁已无家。 注释: - 屋角喧新涨:屋子的角落因为水涨而显得喧闹。 - 墙阴煮雾茶:在墙阴下煮着像雾一样的水,用来沏茶。 - 云来失双燕:云朵飘过来时,两只燕子迷失了方向。 - 泥泛没轻花:泥土被水冲刷得四处飞散,使得轻盈的花儿消失不见。 - 四野日光薄:四周田野中的阳光变得微弱。 - 九河风力加
这首诗是清代诗人姚慕庭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宇宙和历史的深刻思考。 诗句释义与赏析: - 灭烛天光入:熄灯之后,天光透进室内,形成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氛围。 - 乾坤绝可怜:天地间仿佛只剩下了可怜之情,这里的“乾坤”指的是宇宙或天地,而“可怜”则传达出诗人对于宇宙或人生的感慨。 - 独成心皎皎:独自面对时,心中充满了光明。这里的“皎皎”形容心灵明亮,如同明月照耀。 - 深坐夜渊渊:深夜时分
诗句解读 1 飘忽看生事,无端泣路人。——观察变幻莫测的政治局面,感慨自己无辜被卷入纷争之中,只能为那些不明真相的普通人流泪。 2. 悬灯愁照海,收网劝垂纶。——用悬挂的灯火照亮黑暗的海洋,用收起的钓竿劝告其他人不要像自己一样误入歧途。 3. 恻恻思全盛,依依望重臣。——心中默默怀念过去的盛世,希望那些曾经的重要人物能够回来继续为国家效力。 4. 风云悲郁律,愁见九方歅
久雨荒生事,人烟惨淡中。 连林答沉响,虚枕引低风。 注释:长时间的雨下得荒废了农事,人们生活在一片荒凉之中。树林里传来阵阵沉静的回响,我躺在空空的床上,耳边传来阵阵低沉的风声。 蝶影移灯入,蜂房隐壁空。 就乾得生理,此意倘吾同。 注释:夜色朦胧中,蝴蝶的影子随着灯光进入室内,蜜蜂在空荡荡的墙壁上筑巢的情景让人感到凄凉。在这样的环境下,我想到自己的生存之道,也许只有如此吧! 赏析:
夜坐寄怀三弟 亦无愁可说,庭院坐微阴。 孤露怜渠幼,三年独此心。 渐成生世感,悔涉江湖深。 同是离群泪,哀鸿有断音。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弟弟们的深深思念和担忧。以下是逐句的解析: 1. 亦无愁可说:表示没有可以倾诉的忧愁。 2. 庭院坐微阴:在庭院中静静地坐着,周围有些微阴暗。 3. 孤露怜渠幼:独自面对孤独,怜悯他年幼的弟弟。 4. 三年独此心:这三年内
注释: 甲午五月(指1834年5月),天津感事诗和慕庭先生韵,兼示朝鲜使者。 更无人击筑,又见鬼含沙。 隐约听风树,迟回踏浪花。 万方悲坠叶,一角挽明霞。 长白连秋气,艰难归路赊。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天津创作的一首感时伤怀之作。首联写诗人看到没有人击筑、鬼含沙的场景,表现了诗人的孤寂和哀伤之情。颔联通过描绘听风树、踏浪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颈联运用拟人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