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明震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百转通灵境,云阴隔翠层。 蹉跎吾到海,苍莽汝为僧。 注释:我四处游走,最终到了这个灵境,云雾缭绕,仿佛隔着翠绿的层峦。我在大海中徘徊,而你却成了一名僧人。 译文: 我四处游走,最终到了这个灵境,云雾缭绕,仿佛隔着翠绿的层峦。我在大海中徘徊,而你却成了一名僧人。 古树忘枝叶,群峰自爱憎。 注释:古老的树木忘记了枝叶,群山自有一种喜好和厌恶。 译文:古老树木忘记枝叶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等待寄信的师傅,但师傅没有来。我独自留居在深山之中七天。 寺楼深处看不见,空旷的景色在斜阳下显得凄凉。 泉水向着云边流淌,显得格外清凉冷冽;僧人在大雨过后归来。 我徘徊着夜晚清磬的声音,心中充满了凄楚和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深山中的孤独生活。首句“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表达了诗人对于寄信师傅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山林生活的适应与享受。接下来的四句
注释: 真意久寥落,空山觉汝贤。 世情真说梦,高处但悲天。 恋恋辞清梵,行行感逝川。 何当谢尘网,相对共忘年。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太白岭与禅师别后的赠言。诗人以“真意久寥落,空山觉汝贤”表达了自己对禅宗的向往和敬仰之情;以“世情真说梦,高处但悲天”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的不满和对自然的热爱;以“恋恋辞清梵,行行感逝川”表达了自己对禅理的领悟和对生活的感慨;以“何当谢尘网
【注释】 1. 日射韬光顶:日光照耀着山寺顶部,如同在炫耀。韬光顶是指寺庙的屋顶。 2. 石寒烟不消:石头因冷而结霜,但山上的烟雾却依然缭绕。 3. 晓星穿石笋:清晨的星星像穿行在石笋上的箭一样。 4. 高树隐山桥:高大的树木掩映在山间小桥下。 5. 自此入萝径:从这进入一个藤蔓缠绕的幽深小道。 6. 何心对海潮:为何要面对那汹涌的海浪? 7. 诸天钟梵寂:天空中响起了佛教经文的钟声,寂静无声。
待寄师不至留居山中七日等待师傅到来,却未能相见,只能留在深山中住了七日夜。 此来真隔世,了了悟初心。 这次的来访真是穿越了时空,重新认识了自己最初的本心。 入谷窥天近,因松坐雨深。 我深入山谷,仰望天空之近;坐在松树下听雨声深远。 秋蝉悲旦暮,山鸟课晴阴。 秋天的蝉鸣哀伤,仿佛在诉说着日暮时分的哀愁;山中的鸟儿则在教我们如何适应晴天与阴天的变换。 好景无真相,君听流水音。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山景的诗,作者通过描绘灵隐寺周围山峦起伏、云雾缭绕的景象,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首句“架竹引泉脉,因松作雨声。”以泉水为线索,写灵隐寺一带的秀美景色。“涧合双流急,岩窥一线明。”写涧水和岩石的美景。后四句写山中云雾、月色等景物。最后两句“四山如睡觉,高处一峰晴”点题,写出了山峰在云雾中的朦胧美,也写出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 【答案】 译文:架起竹子引来的清泉水
太息庆幸余老,徜徉万劫场。 窅然心不竞,孤处古相偿。 往者论先德,天心或未亡。 斯文各深浅,吾道此低昂。 注释: 1. 太息:叹息。幸馀老:庆幸自己还能活到老。 2. 徜徉:徘徊、游历。万劫:无尽的劫难。场:世。 3. 窅然:深远的样子。竟:竞争。 4. 孤处:独自生活。古相偿:古人相互酬报。 5. 往者:过去的人。论:评论。先德:前人的道德风范。 6. 天心:天命之心,上天的意志。或:或者。
【注释】 1. 中朝:朝廷。 2. 贤臣议礼:贤良的大臣在讨论礼仪事宜。 3. 星辰罗地轴:星辰像织成了地轴一样密布天空。 4. 鸾凤啸天街:鸾凤在天际飞翔,发出声音回荡在空中。 5. 近惜辽东信:最近担心辽东的消息传来不好。 6. 义士怀:忠臣们心怀忧虑。 7. 圣人千万寿:祝愿圣人长寿。 8. 四裔:四方。 9. 庭阶:庭院台阶。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天津时所作
诗句原文: 静坐如有适,从知昨者非。 笠边疏雨过,草背一虫飞。 酒薄心常定,谈深客不稀。 八方终炙手,吾道竟安归。 注释: -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静坐思考时的心境和感受。他感到自己似乎找到了一种适合的状态,从过去的错误中吸取教训。 - 诗中提到“笠边疏雨过”,描绘了一幅雨后清新的景象,以及诗人在雨中行走的情景。 - 通过“酒薄心常定”,诗人展现了自己的内心平静和坚定
离家觉轩豁,望远忽潜潸。 门祚惊心久,饥寒合眼间。 高天谁见影,集霰欲迷山。 广漠吾从逝,先偷一夕闲。 注释: 1. 离家觉轩豁:离家后感觉心胸开阔。轩豁,开阔明亮的意思。 2. 望远忽潜潸:望着远方,忽然感到悲伤和沉思。潜潸,深沉哀伤。 3. 门祚惊心久:家门衰败,令人震惊。门祚,指家族的衰落或门第的荣辱。 4. 饥寒合眼间:饥饿和寒冷使人难以入睡。 5. 高天谁见影:高处的影子被云遮挡